转载

转载:深度解析美国电视剧何以火遍全球

转载一篇好文。我没有看过美剧,但我知道很多人都沉醉于看这个。我也一直认为,美国人的电视剧非常NB,能够把人从电脑前拉回到电视机前,很大程度改变目前人们的媒体消费习惯,这太难得了。更关键的,是他们拉回来的正是所谓新媒体的目标人群,那些年轻人。

这可能需要我们去想,本来已经越来越远离电视的年轻人,是如何回到沙发上的?换句话说,网络媒体和那些新媒体,没有满足消费者的哪些需求,才会被人们逐渐减少在上面的消费时间?

本来想研究透彻一些自己写,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很不错,转载过来。谢谢刘峥。

======== 原文 ============

深度解析美国电视剧何以火遍全球

2007-09-12   文/刘峥

星空卫视前一段时间播出了美国电视剧《24小时》的前两季,使一大群美剧迷美得跟什么似的,马上,前不久在艾美奖上大热的《迷失》第一季也将播出了。而就在前几天,大火的《越狱》第二季也被人问到了“抄袭”的问题……突然之间,美国电视剧一下子成为了广大电视剧迷们的宠儿。

事实上,美国文化正通过书籍、音乐、体育、电影等手段,越来越大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文化形态,就像麦当劳转变了全世界的饮食习惯一样。2004年5月,《老友记》最后一集播出时,收视率甚至超过总统竞选。美国电视剧的编导配置有时甚至胜过好莱坞电影,在好莱坞缺少好故事、只能卖弄名人传记的今天,电视剧编导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显得弥足珍贵。今后电视剧而非电影将更多地承担美国文化传播的功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专家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他国家发行的电视节目总时长达到30万个小时,这其中,卖得最多的就是美国电视剧。

我们必须承认,美国电视剧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流入到我们的身边,尽管很多地方电视台看不到,但架不住星空、东方、凤凰等电视台轮番上演美剧争夺战,《欲望都市》《老友记》《绝望主妇》《CSI》《24小时》《越狱》……一种全新的电视剧制作和运作理念通过电视台和网络带给了中国观众。

治病找对根儿 瞧戏找对角儿

美国电视剧能够火热全球的原因不光是巨大的投资,而是投资者对创作人和观众这两个终端的尊重和重视。美国电视剧从制作到播映,跟中国电视剧都有很大的差别。正在中国大力推行的制播分离制度其实类似美国在1970年颁布的一条关于电视行业的法律“财政收益与辛迪加规则”:商业电视网只能自制少量节目,其主流节目必须委托制作公司,电视网只享有首播权,并不享有节目本身。虽然该法案后来取消了,但委托制作电视剧的方式却根深蒂固,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成就了众多精品剧集和节目的出现。

作为一个产品,电视剧在美国已形成了流水线制作,包括主笔设计情节,专人编写提纲,专人撰写对白,总编剧汇成脚本,制片人和导演作前期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播出。因此,美国电视剧一般都有一个庞大的编导小组,比如著名的《24小时》,一共用了16位编剧、10位导演、6位执行制片,虽然每集的导演编剧风格不尽相同,但由于事先作了通盘考虑,24集看起来一气呵成。美国电视剧讲究故事和对白,因此设计情节框架的主笔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实,美国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同时也是主要的电视制作公司,因此名导客串几集电视剧导演并不稀奇。

而且,很多美国电视剧不主张以一种封闭的关系结构来限定故事的发展,比如:张三跟李四是两口子,李四跟王五又是小学同学,王五恰好又是张三的远房小表舅……看似一个很繁杂的圈子其实是将人物关系封闭了起来,使得剧情必须得在这三个、四个乃至五六个人当中展开。美国电视剧在设定了几个基本主人公之后,将整个剧情开放,让他们来面对完全陌生的一些群体。而在美国电视剧当中,这些备受欢迎的主人公职业有:医生、律师、警察、侦探等等。

其实新世纪以来,在美国各无线电视频道上取得成功的电视剧系列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故事结构简单。虽然新型剧仍然是电视连续剧,每星期一集,也仍然是几个主要人物,都在同一个地点,做同一类事情,但是每星期的一集都完全单独成立,几乎没有多少前后连接。这就是对观众的一种宽松态度,即便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剧集,但是只要知道了电视剧的主线,就能够随便看哪一集。(这里提到的这个概念,跟国内时下流行的情景喜剧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一直在说的叫做情节连续剧。)

既然每集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从案发到解决,必须在将近一小时内全部完成,当然就不可能编造特别复杂的故事,也无法设置或者处理特别复杂的人物关系,更不能够详细表现性格和情感的变化发展。于是这类电视剧,就靠两件法宝抓紧观众,一是视觉效果的辉煌,一是剧情发展的程序,这里所说的剧情,是纯粹意义上的故事情节发展,与剧中人物性格无关。因为这类电视剧几乎单一强调剧情发展程序,尽可能淡化人物性格,所以美国有人提出程序剧的说法,用来概括新型剧类的这个基本特征。

美剧出炉 慢工出细活

中国人看电视剧讲究痛快,一天看两集,一个二十集的电视剧十天搞定,就这样还有人骂导演故意拖延时间,戏不够抽烟凑,为了电视台多拉广告不顾观众的欣赏习惯。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病就是戏拍完之后,好也好,不好也好,反正拍完了,是精品还是垃圾反正是把广告拉到手了。

一部美国电视剧一般25集左右,这是由美国特有的播映方式决定的。美国商业电视以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年4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新季以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协会主办的“艾美奖”颁奖典礼为序幕。美国电视剧一般一个星期只播一集,因此25集正好够播一季。在中国,不同的电视台往往播着相同的电视剧,而在美国,恰巧相反,一个电视台每周可能有几十部电视剧轮番播出。它的好处是可以让不同收视口味的观众都可以在固定时间段找到自己喜爱的节目,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喜好。

美国的电视剧是边拍边播的,他们很注重收视率,一部收视率低下的电视剧是无法生存的,只要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那么不管该剧的情节进行到何处,电视台都毫不留情地腰斩。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合作一部电视剧后会根据该剧每季的播出效果来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拍摄下一季。一般大电视台每年委托制作公司拍摄十几部新电视剧,但只有一到两部可能获得足够的观众,拿到继续制作的合同。更有不少电视剧在拍摄时向广大观众征求意见,以此来决定剧情的走向。

此外,美国电视剧的制作公司有一套非常严谨的制作流程。一部新电视剧首播后,如果受欢迎,它还会在5月至8月的非映季期间,在同一电视台重播一次。一部戏如果能维持大约四个映季,累积到100集左右,就会被节目制作商以比首播低得多的价格、每周5集连续播放的方式卖给地方电视台和其他有需要的电视经营机构。之后,一些节目还会被打包卖到国外。从投资上来讲,美国电视剧和中国电视剧也不在一个档次上,著名的《急诊室的故事》每集的制作投入高达1300万美元;由美英两国联手制作的《罗马》,仅第一季12集就历经7年拍摄和1亿美元的投入。这样高投入的产物与我们20万到50万元人民币一集的电视剧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当然这种情况也影响到电视剧结构,美国电视剧很少有我们这样完成的封闭结构的故事,而是独立的、开放式的,可以让故事无限继续下去。

经典美剧

情境喜剧 《老友记》
情境喜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美国观众,当然最能体现情境喜剧特色的还是缔造10年传奇的《老友记》,在这部有着十足纽约风格的情境喜剧中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已成为最令人感动而留恋的东西,历经10年长盛不衰。

科幻剧 《X档案》
《X档案》是最正宗的科幻剧,该剧不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征服了观众,播出后更在美国掀起了热衷科学与幻想的文化现象,该剧曾获4项金球奖和9项艾美奖。

警匪剧 《24小时》《越狱》
《24小时》系列和《越狱》的杀伤指数让人欲罢不能。它们用随时间推进逐渐深入事件真相的方式,用一种还原事件本身的独特视角来拍摄,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带领观众一起走进故事情节,并从中看出人性的丑恶。

医疗剧 《急诊室的故事》
这部戏的出现将美国医疗剧推向了高峰,严密的科学性与强烈的戏剧效果是这部戏获得成功的基础。香港无线的《仁心仁术》就是借鉴了该剧的模式与创意。

冒险剧 《迷失》
《迷失》创造了美剧生态的新模式,其融合悬疑、冒险、科幻、惊悚、动作、爱情和灾难等多种元素的模式,让一群坠机幸存者的求生故事变得扣人心弦。

都市生活剧 《欲望都市》《疯狂主妇》
《疯狂主妇》中的婚姻解体、不忠、不伦恋、吸毒、谋杀、离奇死亡等戏剧元素已经足够吸引眼球。《欲望都市》中都市单身贵族的个人情感心态因其现实感十足而获得了观众的追捧。

名词解释 啥叫“肥皂剧”

肥皂剧就是有卖肥皂的提供赞助拍摄的电视剧。这种电视剧基本都是给家庭妇女看的,家庭日用品商家为赞助商,普通生活环境为舞台,以无休无止之势去营造无中生有的话题。其实“肥皂剧”最早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种长篇广播剧,其间插播的广告也净是卖肥皂的,所以叫做“肥皂剧”。现在韩国的一些电视剧,像《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等,都是典型的肥皂剧,这种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也不用担心两天不看会接不上,电视剧里的人物两天里做的事情未必有你的多。

 

======== 原文完 ============

 

再次对作者表示感谢!

似乎,有几个很重要的点。为了把年轻人拉回沙发,美国人做了几件事:

  • 摒弃“肥皂剧”概念。一开始就没打算给家庭主妇看,一般肥皂剧肯定是年轻人不屑看的,这种差异化容易引起目标人的关注。
  • 时刻抓住观众。看其他电视剧,我们经常能猜到后面发生什么,因为桥段就那几种。但美剧不同,会造出不同的悬念,让人不断觉得“居然”这样,这就能抓住人。
  • 严格市场导向。特别注意到,他们是边播边编边拍,市场反应好,就接着编接着拍,否则就改。也算与时俱进。
  • 培养媒体消费习惯。每一集可以单独看,虽然长但不冗长。这是一种极为轻松条件下的连续剧收看方式,也是消费者喜欢的。同时,他告诉你,每周一晚上x点播出,你就会想着,那个时候该看电视了。慢慢的,大家习惯做在沙发上了,习惯看电视了。

最后多个嘴,说一下电视和电脑这两种媒体消费的不同。有很多不同,包括一个是有啥看啥,一个事看啥有啥;也包括一个是图像为主,一个是图文并茂。另外有一个我认为很关键的,就是人们在消费这两种媒体的时候,姿势不同。看电视的时候,是向后仰的,窝在沙发里的,旁边坐着朋友家人。而用电脑的时候,是身体前倾的,旁边一般没有人。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况。

看电影

    
上周五下班,突然发现真的没事情好做。同事出差的出差,出去玩的出去玩,家里有且仅有我一个人,一种很空虚的感觉,又确实不愿意在公司度过我的周五晚上。于是,准备坐42路回家,据说这个没有空调、绕路还超级慢,希望这样可以打发一点时间。车站碰到明珂和阿九同学,站牌上面的电视广告在翻来覆去放几个预告片,突然想起似乎好久没有看电影了。跟她们说我想去看电影,阿九也跟着来了。

   
阿九要求看《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伦的导演处女作。我挺喜欢周杰伦的歌,《头文字D》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表演也还挺本色,但这个新片没关注过。看看吧。

secret_01

    
我看得很认真,情节比较抓人。一开演,我跟阿九说这是一个青涩的校园爱情故事。小雨出现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有些动作有些表情跟我们家大客户挺像。

secret_02

   
说这个片子吧。叶湘伦知道路小雨不是真实存在的时候,阿九说都想不到周杰伦打算怎么收场,因为确实这个地方转的太突然了,没有任何铺垫,马上就变到了跨时空跨人鬼的桥段里面了。

    
总感觉这就是在讲述周杰伦自己的爱情故事,只不过加入了很多戏剧元素。周一定就是喜欢这种类型的女生,看上去清纯,行为特别和内心不简单。周心中典型的恋爱场景有这几种:同乘一辆车,在水边的长廊,楼顶,女孩话多,有点亲昵的耳语。记得头文字D么?几乎是同样的恋爱过程,《头》剧中是汽车、海边。可能是周杰伦仅有的几部片子之一,我不得不把它们放到一起去比较,感情没有变化,恋爱方式没有变化,周是某领域的高手没有变(《头》说的是赛车,《不》说的是钢琴),不同的,是《不》里爱情是主线,《头》的爱情是辅助,赛车是主线。最大的变化,是周杰伦的表演已经没有那么本色了,《头》里的周杰伦完全是一个傻了吧几的傻小子,《不》里的他就已经是一个谈过机会恋爱有点小坏的男生了。最起码,里面几个泡MM的方法、台词还挺绝的,可以直接拿来用哦。

secret_03

   
 “琴谱就是月光宝盒”,我跟阿九说。肖邦的琴谱,在剧中充当了《大话西游》月光宝盒的作用,能穿越时空。包括最后,时空穿梭机也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起作用。也就是说,《不能说的秘密》里面我看到了太多别的影片的影子(其他的还有《将爱性进行到底》等等),没准还在一中模仿并少量创新的阶段。

    
出门我在想,这个片子,如果没有周杰伦会怎么样?我敢说情节没有惊喜,音乐没有突破……就电影来讲没有惊喜。它是在好看的电影里面一个比较平庸的作品。值得称道的,是风格整体非常统一,融合的非常好。还有,就是这是一个音乐天才的电影处女作。可是如果去掉“音乐天才”,一定不会有好的市场反应。这片子有好的票房,多亏周杰伦啊。可是从纯电影的角度,靠着导演和主演的名字,会有些撑不住。

   
换句话说,可能我对周杰伦的期望有点高。他的电影并没有给我刚听到他音乐时候的那种震撼感觉。但是我钦佩他的勇气和勤奋。  
这是部好看的电影,周杰伦也很努力,但我也相信他还有挺长的路要走。

      剧照不错,找了一些,放到我巴巴变的相册里面了,随便看阿。

       

下一个话题:多拉A梦

    
接着说,电影院出来才9点多一点,我又折回影院,打算再看一场,挑的是《多拉A梦》,整个100多人的场地,只有我一个观众。这个片子真的失败的一塌糊涂。我没有看到任何惊喜。如果说小时候动画片印象最深的,除了《变形金刚》之外肯定就是《机器猫》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改叫成多拉A梦)。美国人把《变形金刚》弄上银幕,虽然情节没什么可说的,但至少视觉刺激和场面让人觉得值得花几十块钱,好歹看的是大片。《多拉A梦》就太失败了,故事叫“大雄的恐龙”,一看名字我就把后面的故事填满了:大雄不知怎么弄了一个恐龙回来,之后他们通过时空穿梭把恐龙送回白垩纪了……
画面也没有任何突破,和70年代的电视剧一模一样,为了“填满”90分钟,日本人编进去了很多情节。我真的看睡着了。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出来,走了。30块钱阿,我看什么了?我就在想我凭啥要到电影院去看我和10年前没有区别的东西。

    
我就纳闷日本人做这个电影给谁看。小孩?这种水平的动画片有什么吸引现在的小孩吗?给像我这样看着机器猫长大的大人看?拜托你给我点惊喜好不好?一点提高都没有的话,我没有道理花钱去怀旧的呀。

     好了,花了百十来块钱,看了一个好片一个烂片。也不容易。

最近发生的故事们

    
今天会唧唧歪歪的说几件最近发生的事情。因为总觉得这样的事不找个地方记录下来有点对不起自己。一个一个说:

Blog被TaobaoUED转载

    就是上一篇,写apple改版的文章,发给了承志,结果就被建议在后面加一段营销相关的内容。然后竟然出现在淘宝UED团队的Blog上面(看这里)。淘宝UED团队那可是相当NB,他们的blog也是非常专业:http://ued.taobao.com/,据说因为这个blog,淘宝UED团队从来不愁招人。

 publish_ued

    UED,就是User Experic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这是比UI、比设计更高好几个档次的活。可以说,正是有了一群非常专业的淘宝UED,才会有淘宝与时俱进的页面和设计,淘宝的页面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好用。

    因为那篇blog的标题是“非设计师谈设计(一)——胖胡斐谈Apple改版”,导致我这个Spaces那几天流量暴涨,都是从Baidu上搜索“胖胡斐”来的,受宠若惊。也突然发现,压力越来越大了。“胖胡斐”这个名字看来我要一直用下去了,窃想把这个当成品牌来做喽。

 

大少爷被约稿

   
跟我不同,我是主动发链接给承志,被转载的,而大少爷是被约稿的。大少爷用他独有的语气写了一篇好文:非设计师谈设计(二):当UED遇上无相皇。讲了整个“淘宝搜藏家”项目从提需求到一稿稿改出来的过程,非常精彩,是线上活动策划很好的教材。

   
重阳大少爷是我在淘宝十分十分佩服的同学。当年因为掌管着淘宝最多的广告预算,被称为大少爷(我是二少爷)。后来合作了一年的淘宝站内营销活动。和大少爷的合作只能用“默契”来形容,可能再也难找那么顺畅的沟通和配合了。有时候,我们会毫无顾忌的讨论问题,那种完全放松的感觉很难有。有时候,会很肉麻地互相引用和吹捧,反正我一定会引用大少爷的东西,而且很开心。有时候,我想,以后,可能大少爷是我在淘宝最值得回味的东西之一。

     大少爷很帅的,经他们家龙姑娘同意,分享一下。chongyang_700

 

Review拿低分

     这是我到淘宝之后业绩分数拿到最低的一次,没有一项完成。我真的十分恼火。我不认为是标准定高了,而是自己真的没有章法地做了几个月,有的时候事情多到茫然,不知从何做起。我希望事情一件一件做,一点一点收获成就感。我确实需要很安静地去整理在做的事情,要有章法。

 

做了PPT的培训

   
写了三篇文章,帮同学同事做了无数的ppt。开始臭屁,开始想去给人作培训。于是自己去找了HR,说要做一个有关PPT的培训,说实话我觉得自己脸有点厚。我也一直在挣扎,我很相信王选说的“如果一个学者整天在做讲座当嘉宾,他的学术就不可能有成就了”。最终,自己还是被虚荣了一把。

   
淘宝在华星科技大厦12楼培训教室最后一次培训就是我做的,之后就搬家了。这也是我有印象的自己正经认真准备的培训中,仅有的几次之一。(第一次是在哈工大,在大教室给人讲设计。)为这个培训我还很骚包地买了一个罗技的演示器,就为了无线控制上一页下一页。讲座还算成功,至少我看到很多人很认真的听完了2个小时,但是我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我讲的东西很多都是开放式的,我希望去启发大家有认同有思考,然后下回做的时候能想到我们曾经分享过的东西,而不是当时就告诉大家这样的ppt应该怎么做那样的应该怎么做。

feifei_700

   
记得我讲到用PPT做什么的时候,说一种是Proposal,一种是Report,居然被我很不要脸的整合成“PR”,因为我觉得做PPT就是在显摆自己、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工作,在做PR。这可是我原创的,为这个我都想写学习PPT之四了。呵呵。

 

看了变形金刚

    
对我们这种人的童年,最有影响力的卡通片,怎么排名,前三名都一定有《变形金刚》。其他的比如《米老鼠唐老鸭》、《恐龙特急克塞号》、《机器猫》、《猫和老鼠》、《圣斗士》……反正《变形金刚》电影在这个时候推出来实在太明智。伴随着它长大的一群人正在逐渐形成强大购买力,正在逐渐开始怀旧,正在影响比他们大或者小的所有人,这正是电影方要touch到的主流人群。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提起《变形金刚》不眉飞色舞不眼睛发亮的实在太少。

transformer_700

     
这个片子还真下了血本,场景真实和震撼的让我2个多小时眼都没眨。尽管里面的商业广告多的让人恶心,尽管情节简单到用“变形金刚版终结者”就可以概括,尽管那些特技已经不是什么让人咂舌的新技术。但还是很吸引我们。我是带着老大的千金去看的,前面坐着大少爷和他们家龙姑娘,小姑娘就远没有我们看的那么认真,而且会问出“他为什么会变形”这类的问题。所以,人们永远只会选择那些跟自己相关的内容去接收,因为我熟悉变形金刚,我知道擎天柱变成的是大货车,红蜘蛛变成的是战斗机,我想知道的只是他们是怎么变的故事是怎么进行的特技是怎么NB的,仅此而已,所以我会特别细心的看。个别同学比如大少爷还去看了第二遍。

    这种认真和看《加勒比海盗》不一样,加勒比的故事我从来都不知道,以前没有看过也没当过海盗,所以更多的是在看热闹,更多的是在看情节,我把自己融入到jack船长的故事里面去体会。而变形金刚,我压根就没打算看情节,我只想知道小时候的故事是怎么被电影展现出来的;甲壳虫没有赞助大黄蜂变成了雪佛兰这没问题,只要大黄蜂还是那么帅(窃以为大众亏大了);红蜘蛛从F15升级到F22也很帅啊,与时俱进嘛。我会把很多精力放在这些细节上,找到和以前的不同,把他损一顿或者帮他们找理由。 

 

淘宝搬家了

    
2005年1月4日我第一次到淘宝面试,当时公司在创业10楼,1月15日受到。2月16日过年后第一天上班我报到,公司刚刚搬到华星科技大厦9楼。现在又搬家了,搬到文二路的西湖时代科技大厦。据说相当大的一个地方。

    算算,整整两年半,老夫都陪着淘宝过来了。我讨厌华星的SB电梯,但是喜欢这里的氛围,讨厌没有中央空调,但是喜欢什么事情可以吆喝一嗓子,讨厌找不到会议室,但是喜欢去抢会议室。不说了,太婆婆妈妈,找一些照片来贴上。 

huaxing_pic_001

huaxing_pic_002 

我在留胡子

   
是的,老夫在留胡子。因为有一天忘了刮胡子,说商城不过XX万我就不刮。结果弄假成真,真的留起来,还给自己定了目标,初期目标让·雷诺,然后萨达姆,终极目标卡斯特罗。哈哈哈哈哈

   
最近初见成效啦。二当家说还是刮掉吧,这样太有攻击性了,亲和力不够。“亲和力”……去理发,发型师说再留几天,他帮我弄一个,有一点憧憬……反正很矛盾啦。小样!我看我能坚持多久!!

huzi_700

转载:孙小小《看加菲猫,学PPT制作 》

就像孙小小说的,世界太小了。胡斐刚到淘宝几个月,若兰就不在了(孙小小同学当时在淘宝叫若兰)。一年多之后,居然在blog里面见了面,最好玩的,是两个人都很关注PPT很关注presentation。很喜欢这篇,先贴过来。

2007-02-14 | 看加菲猫,学PPT制作

文/孙小小  原文点这里 
强烈推荐孙小小同学的Blog,非常精彩。

看加菲猫可以有很多收获。放松,开怀一笑,练习英语,还能学习PPT制作技巧?什么?开什么玩笑,加菲猫和PPT还有关系?让小小细细道来:

你知道加菲猫定律么?

如果我要你把下面这些文字变成PPT,你会怎么做呢?

猫的移动速度与他目的地的食物数量成正比。他们甚至可以超过光速!猫是自立的,猫是不合群的!只有在你手里拿满杂货时,他才会来到你脚下。猫有一种本能,知道他们的主人应该起床的准确时间。然后在10秒之内叫醒他。猫只对一种人感兴趣……那种对猫过敏的人。猫听不到命令……猫不懂引诱。当你想带他们去看兽医时,他们早有预感。猫是否脱毛,和人穿的衣服颜色有直接关系。

会是这个样子么?

这是我们常见的PPT的模式。有一个下载来的漂亮模板,把很多很多字敲进去,密密麻麻充满画面……

 

 

 

 

 

 

 

(孙小小制作)

那么,如果让Jim Davis来做这个PPT,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漫画来源:http://www.garfield.com

看加菲猫,可以学到制作吸引人的PPT的几个要素:

字少

我相信,只有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人们才喜欢读很多的字,而读很多字的目的,通常来说,也只是想尽快知道:后来呢?后来呢?在PPT上写很多字还有一个问题是,要么人们无法阅读,要么把太多时间花在阅读上,以至于没有时间听培训者讲课。

分解

如果给你一大碗米饭,你会怎么办呢?当然是一口一口吃(除非你是加菲猫,可以全部倒嘴里)啦。所以制作PPT也需要把复杂的内容分解。原本一个页面,分成几个页面,会帮助理解和记忆。

图多

一张好图胜千言。presentationhelper里面有一篇关于Presentation的入门,里面讲到the three things YOU MUST
KNOW
。第一件就是Use visual aids
理由呢?我贴三个图,你就能明白了:

Bar Chart Bullet points 10% Visuals 55%

转载:孙小小《看加菲猫,

就像孙小小说的,世界太小了。胡斐刚到淘宝几个月,若兰就不在了(孙小小同学当时在淘宝叫若兰)。一年多之后,居然在blog里面见了面,最好玩的,是两个人都很关注PPT很关注presentation。很喜欢这篇,先贴过来。

2007-02-14 | 看加菲猫,学PPT制作

文/孙小小  原文点这里 
强烈推荐孙小小同学的Blog,非常精彩。

看加菲猫可以有很多收获。放松,开怀一笑,练习英语,还能学习PPT制作技巧?什么?开什么玩笑,加菲猫和PPT还有关系?让小小细细道来:

你知道加菲猫定律么?

如果我要你把下面这些文字变成PPT,你会怎么做呢?

猫的移动速度与他目的地的食物数量成正比。他们甚至可以超过光速!猫是自立的,猫是不合群的!只有在你手里拿满杂货时,他才会来到你脚下。猫有一种本能,知道他们的主人应该起床的准确时间。然后在10秒之内叫醒他。猫只对一种人感兴趣……那种对猫过敏的人。猫听不到命令……猫不懂引诱。当你想带他们去看兽医时,他们早有预感。猫是否脱毛,和人穿的衣服颜色有直接关系。

会是这个样子么?

这是我们常见的PPT的模式。有一个下载来的漂亮模板,把很多很多字敲进去,密密麻麻充满画面……

 

 

 

 

 

 

 

(孙小小制作)

那么,如果让Jim Davis来做这个PPT,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漫画来源:http://www.garfield.com

看加菲猫,可以学到制作吸引人的PPT的几个要素:

字少

我相信,只有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人们才喜欢读很多的字,而读很多字的目的,通常来说,也只是想尽快知道:后来呢?后来呢?在PPT上写很多字还有一个问题是,要么人们无法阅读,要么把太多时间花在阅读上,以至于没有时间听培训者讲课。

分解

如果给你一大碗米饭,你会怎么办呢?当然是一口一口吃(除非你是加菲猫,可以全部倒嘴里)啦。所以制作PPT也需要把复杂的内容分解。原本一个页面,分成几个页面,会帮助理解和记忆。

图多

一张好图胜千言。presentationhelper里面有一篇关于Presentation的入门,里面讲到the three things YOU MUST
KNOW
。第一件就是Use visual aids
理由呢?我贴三个图,你就能明白了:

Bar Chart Bullet points 10% Visuals 55%

年初一的心情

报歉,家里用手机上慢到绝望,一直到今天才把上篇帖上来。这篇是年初一那天早上,扒在床上用新平板电脑写的。

有段时间没有说正经的了,最近抓点紧。

   
过年了,转眼还真的到了年初一,昨天晚上,看完春晚我用手机上来发了几行文字,一大早,被外面的鞭炮声吵醒,还伴着我家多多被爆竹吓出来的阵阵狂吠。于是,趴在床上连着新的Tablet,开始写这些字。

   
很久没有用笔写过字了,用惯拼音输入法的人绝对是提笔忘字。再说,现在这两手字写的,真的不堪入目,想当初,不说了。计算机的一大贡献就是谋杀了一切书法!惭愧!

   
回想,这种时候总会想用“回想”这个词,过去的一年,两个字:成长。而且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

   
从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自己做,到开始学者帮助、指导、安排别人做事,到开始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分享出来。虽然我知道自己现在做的还十分不到位,但是我清楚,迈出这一步,对我来说意义深远。为此我一直对领导心怀感激。

   
IMC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大学的时候,我学习了微软的课程,倒不说那个证书和后来的各种证书能够如何如何,我也不在乎。我知道我很认真地学习了全部课程,也让我全面打开了对计算机、对网络的知识面,站得更高了,自然也会感觉不一样。Jacky介绍的IMC课程,什么香港大学什么研究生,对我也是虚的。真正对自己有好处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整套的营销知识体系和从消费者出发的思考方式。这也是在迷迷糊糊学习了快一年的时候顿悟的。“顿悟”,我十分喜欢的词汇。

   
过去的一年里面我还收获了自己的感情。一路磕磕绊绊的走过来,从很少沟通到能够比较顺畅的表达感情。尽管,大客户总是很恼火我的情绪化,我也时不时会挣扎一下半下,但总的说,我已经很满意现在的进步。抱歉我还总和大客户抱怨说看不到进度。这几天静下来想想,那里没有进度了呀。可是,毕竟,我们在两座城市,不得不把这件事情放到新一年的日程表上了呀,总会有办法的。我就是还在权衡,我就是还在鼓励自己下决心。说实话我有打过退堂鼓,每当这种时候几位朋友总会鼓励我,黄飞鸿告诉我要学会理解和迁就,陈家罗教我要学会跟自己妥协,花满楼说要想办法沟通……很多啦。大家都很帮我。

   
老板,明梅,是我遇到对我最好的领导。老大说,经理的责任就是让下属看清方向。老板教了我很多东西,包括如何做正确的事,如何让别人帮自己做事,如何分享等等。尽管有时候逼我很紧,但是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我很开心,也让我最后离开她部门的时候心情异常复杂。

   
普陀山的菩萨灵啊。05年去拜过一回,回来还写了“让自己感动的拜佛二日”。06年一直没有倒出空去还愿,直到07年元旦才去。我不是鼓励大家去拜佛,我是说希望大家有机会去体验一下很虔诚的做一件事情的感觉,那种想方设法让自己忘掉手机忘掉电脑让自己静下来的感觉。真的,像我们这样忙忙碌碌活着的人,太需要找时间让自己静下来了。

   
有时候想,如果有人问我,供职过的两家公司,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我会说,在A.O.Smith,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学到了最重要的是“主动改善情况”,这是Smith行为准则中的一条。而且会让自己受益终生。在Taobao,最大的收获叫“拥抱变化”,真没有哪里笔者的变化更频繁更巨大了。最大的成绩是自己变得更加专业更加职业了。而且我很享受在这家公司的每一天,让我很容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还要什么呢?

拜年

用手机写下这些.
刚看完春晚.不在好不好看,关键是看和跟家人一起看. 每年要回两次家.这是雷打不动的从上大学那天起就答应自己的事.
这一年会有很多变化发生.好的或坏的,无论如何,大家都要好好干.对自己好点!

开心,新徒弟

好久没有写Spaces了。今天来的兴致,瞎写了几个。

新来了同事,来接我的工作,一个很漂亮的MM,因为是胡斐的徒弟,所以叫“斐徒”。徒弟看上去非常懂事,明梅说就像刚来时候的我。今天接触下来比我强,会很快进入角色。

当师傅开心啊,有美女可以带,可以有更多的东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