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好文。我没有看过美剧,但我知道很多人都沉醉于看这个。我也一直认为,美国人的电视剧非常NB,能够把人从电脑前拉回到电视机前,很大程度改变目前人们的媒体消费习惯,这太难得了。更关键的,是他们拉回来的正是所谓新媒体的目标人群,那些年轻人。
这可能需要我们去想,本来已经越来越远离电视的年轻人,是如何回到沙发上的?换句话说,网络媒体和那些新媒体,没有满足消费者的哪些需求,才会被人们逐渐减少在上面的消费时间?
本来想研究透彻一些自己写,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很不错,转载过来。谢谢刘峥。
======== 原文 ============
深度解析美国电视剧何以火遍全球
2007-09-12 文/刘峥
星空卫视前一段时间播出了美国电视剧《24小时》的前两季,使一大群美剧迷美得跟什么似的,马上,前不久在艾美奖上大热的《迷失》第一季也将播出了。而就在前几天,大火的《越狱》第二季也被人问到了“抄袭”的问题……突然之间,美国电视剧一下子成为了广大电视剧迷们的宠儿。
事实上,美国文化正通过书籍、音乐、体育、电影等手段,越来越大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文化形态,就像麦当劳转变了全世界的饮食习惯一样。2004年5月,《老友记》最后一集播出时,收视率甚至超过总统竞选。美国电视剧的编导配置有时甚至胜过好莱坞电影,在好莱坞缺少好故事、只能卖弄名人传记的今天,电视剧编导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显得弥足珍贵。今后电视剧而非电影将更多地承担美国文化传播的功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专家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他国家发行的电视节目总时长达到30万个小时,这其中,卖得最多的就是美国电视剧。
我们必须承认,美国电视剧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流入到我们的身边,尽管很多地方电视台看不到,但架不住星空、东方、凤凰等电视台轮番上演美剧争夺战,《欲望都市》《老友记》《绝望主妇》《CSI》《24小时》《越狱》……一种全新的电视剧制作和运作理念通过电视台和网络带给了中国观众。
治病找对根儿 瞧戏找对角儿
美国电视剧能够火热全球的原因不光是巨大的投资,而是投资者对创作人和观众这两个终端的尊重和重视。美国电视剧从制作到播映,跟中国电视剧都有很大的差别。正在中国大力推行的制播分离制度其实类似美国在1970年颁布的一条关于电视行业的法律“财政收益与辛迪加规则”:商业电视网只能自制少量节目,其主流节目必须委托制作公司,电视网只享有首播权,并不享有节目本身。虽然该法案后来取消了,但委托制作电视剧的方式却根深蒂固,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成就了众多精品剧集和节目的出现。
作为一个产品,电视剧在美国已形成了流水线制作,包括主笔设计情节,专人编写提纲,专人撰写对白,总编剧汇成脚本,制片人和导演作前期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播出。因此,美国电视剧一般都有一个庞大的编导小组,比如著名的《24小时》,一共用了16位编剧、10位导演、6位执行制片,虽然每集的导演编剧风格不尽相同,但由于事先作了通盘考虑,24集看起来一气呵成。美国电视剧讲究故事和对白,因此设计情节框架的主笔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实,美国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同时也是主要的电视制作公司,因此名导客串几集电视剧导演并不稀奇。
而且,很多美国电视剧不主张以一种封闭的关系结构来限定故事的发展,比如:张三跟李四是两口子,李四跟王五又是小学同学,王五恰好又是张三的远房小表舅……看似一个很繁杂的圈子其实是将人物关系封闭了起来,使得剧情必须得在这三个、四个乃至五六个人当中展开。美国电视剧在设定了几个基本主人公之后,将整个剧情开放,让他们来面对完全陌生的一些群体。而在美国电视剧当中,这些备受欢迎的主人公职业有:医生、律师、警察、侦探等等。
其实新世纪以来,在美国各无线电视频道上取得成功的电视剧系列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故事结构简单。虽然新型剧仍然是电视连续剧,每星期一集,也仍然是几个主要人物,都在同一个地点,做同一类事情,但是每星期的一集都完全单独成立,几乎没有多少前后连接。这就是对观众的一种宽松态度,即便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剧集,但是只要知道了电视剧的主线,就能够随便看哪一集。(这里提到的这个概念,跟国内时下流行的情景喜剧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一直在说的叫做情节连续剧。)
既然每集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从案发到解决,必须在将近一小时内全部完成,当然就不可能编造特别复杂的故事,也无法设置或者处理特别复杂的人物关系,更不能够详细表现性格和情感的变化发展。于是这类电视剧,就靠两件法宝抓紧观众,一是视觉效果的辉煌,一是剧情发展的程序,这里所说的剧情,是纯粹意义上的故事情节发展,与剧中人物性格无关。因为这类电视剧几乎单一强调剧情发展程序,尽可能淡化人物性格,所以美国有人提出程序剧的说法,用来概括新型剧类的这个基本特征。
美剧出炉 慢工出细活
中国人看电视剧讲究痛快,一天看两集,一个二十集的电视剧十天搞定,就这样还有人骂导演故意拖延时间,戏不够抽烟凑,为了电视台多拉广告不顾观众的欣赏习惯。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病就是戏拍完之后,好也好,不好也好,反正拍完了,是精品还是垃圾反正是把广告拉到手了。
一部美国电视剧一般25集左右,这是由美国特有的播映方式决定的。美国商业电视以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年4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新季以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协会主办的“艾美奖”颁奖典礼为序幕。美国电视剧一般一个星期只播一集,因此25集正好够播一季。在中国,不同的电视台往往播着相同的电视剧,而在美国,恰巧相反,一个电视台每周可能有几十部电视剧轮番播出。它的好处是可以让不同收视口味的观众都可以在固定时间段找到自己喜爱的节目,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喜好。
美国的电视剧是边拍边播的,他们很注重收视率,一部收视率低下的电视剧是无法生存的,只要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那么不管该剧的情节进行到何处,电视台都毫不留情地腰斩。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合作一部电视剧后会根据该剧每季的播出效果来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拍摄下一季。一般大电视台每年委托制作公司拍摄十几部新电视剧,但只有一到两部可能获得足够的观众,拿到继续制作的合同。更有不少电视剧在拍摄时向广大观众征求意见,以此来决定剧情的走向。
此外,美国电视剧的制作公司有一套非常严谨的制作流程。一部新电视剧首播后,如果受欢迎,它还会在5月至8月的非映季期间,在同一电视台重播一次。一部戏如果能维持大约四个映季,累积到100集左右,就会被节目制作商以比首播低得多的价格、每周5集连续播放的方式卖给地方电视台和其他有需要的电视经营机构。之后,一些节目还会被打包卖到国外。从投资上来讲,美国电视剧和中国电视剧也不在一个档次上,著名的《急诊室的故事》每集的制作投入高达1300万美元;由美英两国联手制作的《罗马》,仅第一季12集就历经7年拍摄和1亿美元的投入。这样高投入的产物与我们20万到50万元人民币一集的电视剧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当然这种情况也影响到电视剧结构,美国电视剧很少有我们这样完成的封闭结构的故事,而是独立的、开放式的,可以让故事无限继续下去。
经典美剧
情境喜剧 《老友记》
情境喜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美国观众,当然最能体现情境喜剧特色的还是缔造10年传奇的《老友记》,在这部有着十足纽约风格的情境喜剧中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已成为最令人感动而留恋的东西,历经10年长盛不衰。科幻剧 《X档案》
《X档案》是最正宗的科幻剧,该剧不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征服了观众,播出后更在美国掀起了热衷科学与幻想的文化现象,该剧曾获4项金球奖和9项艾美奖。警匪剧 《24小时》《越狱》
《24小时》系列和《越狱》的杀伤指数让人欲罢不能。它们用随时间推进逐渐深入事件真相的方式,用一种还原事件本身的独特视角来拍摄,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带领观众一起走进故事情节,并从中看出人性的丑恶。医疗剧 《急诊室的故事》
这部戏的出现将美国医疗剧推向了高峰,严密的科学性与强烈的戏剧效果是这部戏获得成功的基础。香港无线的《仁心仁术》就是借鉴了该剧的模式与创意。冒险剧 《迷失》
《迷失》创造了美剧生态的新模式,其融合悬疑、冒险、科幻、惊悚、动作、爱情和灾难等多种元素的模式,让一群坠机幸存者的求生故事变得扣人心弦。都市生活剧 《欲望都市》《疯狂主妇》
《疯狂主妇》中的婚姻解体、不忠、不伦恋、吸毒、谋杀、离奇死亡等戏剧元素已经足够吸引眼球。《欲望都市》中都市单身贵族的个人情感心态因其现实感十足而获得了观众的追捧。名词解释 啥叫“肥皂剧”
肥皂剧就是有卖肥皂的提供赞助拍摄的电视剧。这种电视剧基本都是给家庭妇女看的,家庭日用品商家为赞助商,普通生活环境为舞台,以无休无止之势去营造无中生有的话题。其实“肥皂剧”最早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种长篇广播剧,其间插播的广告也净是卖肥皂的,所以叫做“肥皂剧”。现在韩国的一些电视剧,像《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等,都是典型的肥皂剧,这种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也不用担心两天不看会接不上,电视剧里的人物两天里做的事情未必有你的多。
======== 原文完 ============
再次对作者表示感谢!
似乎,有几个很重要的点。为了把年轻人拉回沙发,美国人做了几件事:
- 摒弃“肥皂剧”概念。一开始就没打算给家庭主妇看,一般肥皂剧肯定是年轻人不屑看的,这种差异化容易引起目标人的关注。
- 时刻抓住观众。看其他电视剧,我们经常能猜到后面发生什么,因为桥段就那几种。但美剧不同,会造出不同的悬念,让人不断觉得“居然”这样,这就能抓住人。
- 严格市场导向。特别注意到,他们是边播边编边拍,市场反应好,就接着编接着拍,否则就改。也算与时俱进。
- 培养媒体消费习惯。每一集可以单独看,虽然长但不冗长。这是一种极为轻松条件下的连续剧收看方式,也是消费者喜欢的。同时,他告诉你,每周一晚上x点播出,你就会想着,那个时候该看电视了。慢慢的,大家习惯做在沙发上了,习惯看电视了。
最后多个嘴,说一下电视和电脑这两种媒体消费的不同。有很多不同,包括一个是有啥看啥,一个事看啥有啥;也包括一个是图像为主,一个是图文并茂。另外有一个我认为很关键的,就是人们在消费这两种媒体的时候,姿势不同。看电视的时候,是向后仰的,窝在沙发里的,旁边坐着朋友家人。而用电脑的时候,是身体前倾的,旁边一般没有人。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