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车(1):参数、系统和安全

胖胡斐 撰写  

今天有几个小时,聊一点我感兴趣的东西东西:车。

男人对机械的热爱是天生的,从会开车的那一刻起,我就真的爱上这种机械。
而且,我还坚信,汽车工业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整体水平最直接的表现,看看现在国产汽车的整体工艺水平、耐用程度,平台化程度,我们很容易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我是一个做营销的,所以我聊的或多或少会是营销视角的东西,技术的东西少说,我也不太懂。

先说清楚,我是日系车车主,现在开三菱帕杰罗。我对日本车还是德国车哪个更安全,或者对开着同样是解放军、驻港部队和皇军的军车车型有什么看法之类的话题没有丝毫兴趣,我也不想说服谁。我发生过的碰撞事故中还没有输过,钓_鱼dao无论如何都是中国的!

先说汽车的参数和系统吧。

谈车,女人比外观比内饰,而男人则喜欢比较参数。可悲的是,汽车厂商,只会告诉我们“峰值”的参数,特别是说动力的时候。而人们却拿着这些峰值比来比去,可是,发动机又不会永远在峰值状态下工作。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在常规转速范围之内,发动机会有什么样的输出;还要知道,变速箱的传动效率是不是够高;也要知道你的车是怎么驱动的。

这么多好烦吧?举个例子,奥迪A4L,2.0T,180马力320Nm的发动机拉着1.62顿的车,8.4秒破百;而同级的奔驰C200,1.8T/184马力/270Nm发动机,推动1.57顿的车身7.8秒破百。几乎同样马力,扭矩更大,扭矩来的更早(涡轮分别在1500转1800转启动),光比较发动机参数的话很难解释测试的结果。
不同在哪呢?C200用奔驰新的7速变速箱,传动效率极高(91.3%),这个数字远高于使用模拟8速CVT变速箱的A4L。同时,奥迪前轮驱动,奔驰是后轮,这也是区别。这些在比较参数的时候都不会注意。

我常常很反感各种汽车论坛里拿参数出来装X的人。那些拿牧马人的发动机扭矩去跟轿车比的人,实在让我无语,越野车的扭矩讲究的是低转速达到大扭矩,不是轿车的那种4000转到峰值的做法。还有人发视频说路虎发现4开到180码就抖动,我求求你了,姚明跑刘翔那么快他也喘。

只是想说,汽车是个特别系统的东西,发动机、传动、制动各种系统的协调搭配,才能有一个综合表现。所以,要试驾,最好是长期试驾。

我经常去4S店,试驾很多车,体验很不同。
试驾日本车,4S店总会让你在一个红灯体验提速,让你觉得车这1.6L的车也很猛啊;
美国车不会,他们会找段路让你把速度开起来,然后说你看车重一点是不是明显稳一些吧;
德国车呢,高端德国车的试驾会给你找到一个很空的路,开到100码以上,然后说一句,好车是速度越快越稳,而且会关掉音响,跟你说好车应该没有噪音。
为什么呢?
日本车的油门调教很靠前,反应就会很快,1.6L的马自达3肯定比1.8L的科鲁兹起步快;
1.6L的日本车到70码以上确实不如美国车稳,再加上车在70码以上最省油,而且美国车都开始讲历时说文化,比如雪佛兰说百年历史,Jeep说jeep文化,凯迪拉克说自由的66号公路,讲的就是人们对把美国车开起来的向往。
德国车的油门前半段都很紧,速度上去才更稳,这是真的,人家国家高速不限速,肯定要这么设计呀。而且德国车卖的贵呀,贵,就是要通过“安静”“稳定”这种特别有尊贵感的特性才能让用户买单的。

我们看出来没?汽车的营销,一定是把最好的一面强调出来给我们看,而且一定避重就轻。日本车不说飘,美国车不说肉,德国车不说重。

而我们这些小消费者,就会被这些东西打动,甚至被洗脑成新的传播者。我一个开马3的朋友就一直说自己的抢红灯比宝马快多了。

选车的时候,多去体验一下不同国别的竞争车型,我们就能知道什么被回避。不过我还是说,选车的时候,不要被在4S店的几公里试驾蒙蔽了。我认为真正认识一台车,至少要开一个月。所以,诸如爱卡论坛“说真的”这样的栏目很有价值。

这个观点让我认定凯迪拉克SRX的变速箱过于敏感,不适合我这样的激烈驾驶者;也让我改变了对Jeep新大切的看法,太软的悬挂让它无法快速通过连续障碍。

经常开车的人,特别能理解一个词:人车合一。那也是驾驶者和汽车形成一个系统的感觉吧。那天开着校长的BMW X1跑de’s径山寺发卡弯的时候,他对我说,这个刹车只要你敢踩它就一定能站住,“一定”二字说得特别斩钉截铁,这就是长期相伴产生的人车合一感。

再说汽车的“安全感”吧。

再说一遍,这事儿跟我自己开日本车没关系。

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这个车钢板很薄不安全,那个车车门很轻不安全,xx车擦了之后凹进去一大块所以不安全……

也常听汽车品牌说所谓的几颗星安全标准,我们必须知道是什么标准。
简单说,常见的标准有几个,美国标准、欧洲标准、日本标准和中国标准。不管是什么标准,测试方法大同小异,40km/h速度下进行各方面的碰撞,然后判断对驾驶员、成员的损伤。
注意,是40km/h,很慢,然后,判断的是“人”的损伤,不是车!
所以,100km/h以上的碰撞事故,生还率几乎是0。所以,人不受伤最重要。

我们也要知道,美国调高了新的标准,64km/h进行测试,宝马奔驰都挂了。
我们还要知道,Jeep指南者,典型的美国SUV,在欧洲安全测试中只有2星,2星就意味着人没了。Jeep从来也不会报这件事。

说几次事故吧。同事的一辆三厢福克斯,在高速上发生连环追尾,前后都是大车。三厢福克斯被撞成一厢的Smart,但门能打开,人只有擦伤。这叫好车。
我开着奔驰C200,高速遇堵,前方是大车,我神差鬼使地往旁边车道挤了半辆车出去,几十秒后一辆满载的平头卡车失控冲上来,正好撞在我让开的位置,追了前车的尾,驾驶室挤成不到20公分厚。如果我不让开,我就算开的是坦克,也挂了对吧?这样的事故跟车关系又不大了。

所以,汽车的安全性,我的观点是3个:

1. 别用冷兵器时代的标准判断安全!
这真的不是冷兵器时代了,不是你的盾牌厚,你就安全。美国公布的五星安全车辆中,一半以上是日本车,所以钢板厚度并不能说明结实。碰撞是一个复杂的能量转换过程,日本人用车体溃缩吸收能量,美国人用钢板形变缓解冲击。相同的是,所有汽车厂商,都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结构强度上,通俗点讲,就是驾驶室和座舱这个“笼子”和A柱到C柱的强度,这个“笼子”不变形是最重要的。只要不变形,人就不会有大事,只要不变形,门就可能打开。
车辆的损失,跟撞击速度角度位置都有很大关系。我曾经倒车撞上一辆停着的大众帕萨特,他修了5800元,我修只要300,因为我欧蓝德车下面的备胎撞上了他的中网和大灯,所以没啥好比的。
想想Smart,那是一个强度非常高的力学结构,很像一个核桃,奔驰研究出的这个结构让Smart可以承受比大车还要强的冲击压力。
冷兵器时代的标准早就过时了。宝马开始尝试全碳素设计车架,更薄,更轻,但强度更高。结构设计,才是最最重要的。

2. 速度比车辆安全性重要一万倍!
上面说了,美国调高安全测试速度标准之后,宝马奔驰也不安全了。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物理原理,速度增加,能量会成平方增加(动能 = 1/2 * m * V^2)。同一辆车120码的能量是60码的4倍,是40码的9倍!
一位高速交警的文章触目惊心,他说100码以上的事故他就没见过能活的。
天天带着嘲笑说谁的车凹进去一大块,谁的保险杠掉了之类的话的人,应该庆幸自己还没有碰到过大事故。
到120码出事,开QQ和开Q7死法都是一样的。慢点开,比开个车安全重要多了。

3. 不系安全带,车啥用也没有!
前几天杭州的几个沃尔沃XC60的死亡事故,无一例外,都是没有系安全带。冲进停车库撞死的那起事故,没系安全带让司机先撞上方向盘弹开的气囊,再弹回座椅被前后夹攻致死的。而沃尔沃的安全设计是发生碰撞的时候安全带会突然收紧,如果系上的话就不会撞上气囊。
所以我每次看到不系安全带还谈安全的人,真是无语。

这一篇先说到这,后面我打算扯扯有关汽车平台四驱系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