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转化率:变现的算法

很有趣,过年时候写的文章《说说转化率》,三个月后被几个地方转载了,当时我还觉得自己的科普很没意义似的。
就着最近经常被各种记者和同行问到的“蘑菇街的变现转化”的问题,整理一下,就用上一篇的方式,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好了。

我们上次说了,像我们蘑菇街这种解决用户“买什么”的问题,并为电商引导成交的网站而言,很重要的一块收入,就是来自电商网站的佣金。也就是说,我为电商网站带去成交,他们会给我分成。这种收入也常常被叫做“CPS(Cost Per Sale)收入”。
目前,淘宝的淘宝客系统,又叫“淘宝联盟”的就是最大的分成平台。事实上,蘑菇街目前大部分分成收入来自淘宝联盟。

下面就是最简单的转化流程:

图中我们重点会涉及三个参数:

  • 整站转化率:就是进入网站的UV,转化到下游电商网站的UV,在转化成订单的“整站购买转化率”。关于这个我上一篇《说说转化率》有详述,这里不展开了。蘑菇街3月底的几个数据是,进站UV220万,出站(入淘)UV是75万,订单6万以上,所以“整站购买转化率”是3%左右。
  • 淘宝客订单比例:就是所有到淘宝的成交中,只有一部分支持分成。分成比例和淘宝卖家的设置情况有关,目前全淘宝相关类目的支持比例在50%左右,蘑菇街没有对支持淘宝客的商品做加权(也不能做),所以这个数值会和淘宝一致,也是50%左右。
  • 平均佣金比例:就是支持淘宝客的商品,平均设置的佣金比例。该比例和类目有很大关系,就蘑菇街的类目来看,我们一般按照5%左右计算。
  • 通常,我们把“淘宝客订单比例”和“平均佣金比例”合并,叫“平摊后的佣金比例”,所以蘑菇街的这个数字是2.5%左右(50% x 5%)。

好吧,我们开始分解公式了。(每次我拆公式都会觉得很嗨屁,职业病?)


上面看懂没?当我们把佣金收入的公式拆分到“到站UV、整站转化率、支持分成的比例、客单价、平均佣金比例”这5个数字时,我们发现,每个数字都可以计算,并且有据可查。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计算了。这比很多行业要实际得多。

4月初我微博公布了蘑菇街的新数据,很快投资人就“批评”我,说我干吗这么“实在”说那么多实数,我说“可能在我看来,所有数字都可以算,我与其让大家算,不如都说了好”。从已有数字倒推,也就是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的事儿,我初中就会了。

所以4月15日淘宝公布说“蘑菇街的淘宝分成日收入已经达到十几万元人民币,是目前最大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时候,我特高兴,因为正着算反着算我们都能对上。

我们骨子里的想法,就是诚信。也因为有公式,我们必须诚信。

那接下来,就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要追求佣金更多,那运营和营销方向分解就变得很容易。

  • 到站UV必须变大。这是整个公式里弹性最大的部分,其他的变化范围都有限。换句话说,UV提高一倍,我收入就翻番。
  • 整站转化率是运营核心。上一篇详述过,这而不说了。3%的数值上升空间比较大,但是天花板也很明显,总不能翻倍吧?
  • 支持分成的比例和定位有关。如果蘑菇街是一个纯淘宝客网站,那完全可以做成100%,但我们不是,我们解决的是“用户买什么”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保持“不功利”,那这个比例不大会变。
  • 客单价可以提高。比如淘宝网综合客单价常常按150元算,那蘑菇街还有很大空间,淘宝联盟公布说平均单价是89元,那依然有空间。提升的办法,比如提高品质感,比如想办法扩展人群和品类……
  • 平均佣金比例变化空间不大。甚至可能会降低,不过我认为淘宝客是一个生态系统,维持系统稳定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各种比例稳定。这就好比一个森林里蛇的比例不能超标,也不能过低。

图中粉色的星星,就是我们的运营方向和重要级别。公式都拆解到这个程度了,其他的也没啥好瞒的。

……
……
……
(停了好久)

一直想找一个反算的例子,可是怎么举例都担心会被人说居心叵测。算了。

———–
总结一下吧:

1. 数字靠不靠谱,把公式分解了,谁都可以算。
2. 要提升CPS收入,必须学会分解公式。
3. 找到可改变、可衡量的因素去努力,千万别在掌握在别人手里的参数上吹牛。

 

 

 

============附============

算了,为了转载和阅读方便,我把上一篇的精简部分附上吧:
完整版在这里:https://panghufei.com/?p=10869

对转化率的分解,决定运营方向

转化率分解,我直接用我们蘑菇街这样的网站举例。因为年底给同事分解任务的时候,正好整理过下面这个图。

图中可以看到,蘑菇街的浏览-购买路径,存在“在蘑菇街逛”和“去淘宝买”两个部分。

  • “在蘑菇街逛”的部分,用户从各种渠道进入首页或者推广页,进入瀑布流的图墙,这是第一步转化,基本是100%都会进瀑布流。
  • 然后用户看到很多分享的商品,翻着翻着,看到自己喜欢的点进去,进入详情页面,这是第二步转化。
  • 进入详情页面,判断信息觉得确实不错,点击“购买”,跳入淘宝,这就是第三步转化。
  • 到淘宝之后,购买,这有第四步转化,到淘宝后的购买转化率。

所以,整站的购买转化率就很容易算,四个转化率相乘就行了。
把这些列得这么详细,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给大家分享我们在运营方向上的努力。

回到本质,蘑菇街这样的商业网站,为的是解决用户“买什么”的问题,最终是希望用户能够产生购买的,对吧?那么,整站转化率就很重要。如果现在每天100万人,整站转化率是4%,那就是4万单啊。

于是,我们把“整站转化率”的任务分解掉,去想办法提高所有环节的转化率。

  • 要提高进入蘑菇街的用户到图墙页的转化率,需要增加内容的引导,让用户很容易点到图墙里去。
  • 要提高图墙页转化率,就必须让图墙上的商品够新,够好,够招人喜欢,还要考虑各种让瀑布流动起来的机制、推荐的机制等等。这地方要是象论坛一样靠置顶和编辑推荐,肯定不靠谱啊。同时,要考虑给用户“意犹未尽”和“愿闻其详”的感觉,吸引用户点进去看详情。对吧?
  • 要提高详情页到淘宝的转化率,就一定要在这个页面之前就赢得“喜欢”,菇凉们基于喜欢,再产生购买的可能性就大很多,然后让菇凉觉得在这比较放松和有社群感(比如有讨论)。然后,一定要把我们最想让她干的事儿做成明显的按钮,那就是“购买”。还有别忘了,这可能是单一用户访问路径上在蘑菇街的最后页面,我们不能让用户关掉,所以在页面下面接着上图墙,就是留住用户的方法。
  • 提高到淘宝之后的下单率,就不是我们能直接控制的。所以蘑菇街必须在菇凉点“购买”按钮跳到淘宝之前,就让用户“已经想好了”,去淘宝只是去“交钱”的。虽然这个很难,但这个转化率提高至关重要。

看出蘑菇街这样的网站做的事儿了吧?就是想办法提高各种转化率。我们的运营团队每天做的事儿,就是用各种机制控制用户在图墙上看到的商品质量,让更多人点“喜欢”和看详情,然后促成在详情页“下定决心”。
结果呢?可以分享的数据是,蘑菇街目前点到淘宝去之后的购买转化率(就是最后一步那个)平均达到8%,个别类目更高,超过淘宝类目本身。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是“基于喜欢的购买”,点到淘宝商品详情页的时候,菇凉已经基本很想买了,去淘宝是“验证”自己的喜欢,而不是“挑选”。
结合引导到淘宝的转化率35%左右,综合下来,蘑菇街的整体转化率会在3%上下。

============附完============

关于“改变”的小记录

我还真是很久没有写博客了,这段时间总有人跟我说,怎么这么久没有更新,今天更有人给我私信,说等着看那个“说促销”的第二篇。
我给自己找了个很好的借口,就是我真的太忙了,可我自己都常常鄙视这种想法,呵呵。
后来,我又找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知道写啥。

一来,淘宝我不想写了。尽管我还真能写,包括上一篇,更包括那本《玩法变了》。可是我发现越是发自心底的话,越不是歌功颂德的话,而我的语气,却总让人有“胖胡斐怎么总是吐槽公司”的感觉,于是我就收到各种“语重心长”的建议。那我就不说了吧。反正我知道,胖胡斐对淘宝的感情比很多人都深。所以,“说促销”我不再写了,有关淘宝的分享我不再做了。如果有人问,我依然会表达我的看法,不加修饰。

二来,不方便写蘑菇街。因为正在做,有好案例可以分享,但别的就不能说了。同时,有关社会化电商和营销方面的东西,我自己也在实践也在学习,我认为还不足以分享,于是也就缓缓了。

那问题就来了,这个从2005年就开始写的博客,接下来写什么呢?
很明显,要继续。我会接着分享除了上面两种内容之外的,和营销、文化相关的东西。

这次我零散的记录一些我参加蘑菇街创业团队大半年以来的感受和想法,特别是一些想法和做法上的改变。

总的来说,在蘑菇街的这段日子,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光,创业公司的挑战,给我的知识、认识、做事方法等等方面造成的挑战都极大,可以说我在改变,可能还不够,但现在很明确改进的方向。

忘掉规划吧

在大公司的人一定很受不了,没有“想清楚”怎么做事?可是我问你们,每年年底做的全年规划,每年年中做的下半年规划,季度末做的季度规划,过了一万遍都过不了的那些规划,按照“规划好的”想法实施完整的,有几个?反正我是没见过。这里面有咱行业变化快的原因,有“拥抱变化”的原因等等。我就想说,花几个礼拜去想一个不一定能执行完的想法重要,还是把现在想的东西赶紧做出来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忘掉规划”,不是完全不做规划,而是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做规划,特别是长远规划。因为“做出来”比“想出来”重要。
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到蘑菇街1个多月的时候,@SharkUI 晚上一定要找我聊,开门见山就说“我觉得你现在做事‘特别’像在淘宝做事。”那段时间我确实用了很多看上去很高级的做法,什么规划啦头脑风暴啦去做事。那天谈了很久,对我意识的改变很大。我开始逐步意识到上面说的那些东西。
我会发现,边做边改,效率才会高,才会真正落地。真正的向前冲,是不要问为什么,不怕脏不怕累的去做了,然后发现无论成功失败,都有结果,成了就接着干,不成就改。
没错,这就是创业公司的做法,就要这么做。
人往往是在自己碰到实际情况的时候,才会理解之前有人跟自己讲的东西。我经历了几个月的挫败感之后,终于理解了语嫣姐姐在我离开的时候反复跟我讲当年淘宝初创时投广告的故事,也终于理解了2007年为什么财神会突然在公司强调“马上做,做精彩”。
这就是说,创业公司,活下来最重要,然后,别琢磨那么多,做出来最重要。

Marketing没那么重要

对我这个营销人来说,这是一句自掘坟墓的话。
没错,我一度认为,Marketing是业务的春药,是可以让企业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可是越来越多的例子告诉我,广告也好,事件也罢,做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但“锦上添花”的前提是有“锦”,Marketing只是“花”。真正“锦”,是产品和运营,是用户真正体验到的部分。广告在外面打得天花乱坠,进来一看是狗屎,什么Marketing都是白费。
所以,我给我自己泼了一盆冷水,别把“锦上添花”理解成“雪中送炭”。
太多人希望通过“大事件”,通过“奇迹”来引发关注,认为这就能创造辉煌,这个领域就是这么浮躁。我时刻提醒自己,少玩那些花哨的东西,让用户留下来,还能用得爽才是长久的道理。

网络服务品牌的建设是新课题

我曾经花很久仔细去研有关品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那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因为能够参与蘑菇街整个品牌从小到大的建设而兴奋不已。半年多的实践下来,我一直会去套用很多模型和概念,也认为道理是想通的。但同时我也会发现,互联网品牌,尤其是网络服务类的品牌,很多传统的看法和做法行不通。比如Slogan,传统想法中这句口号很重要,代表态度代表很多东西,可是,网站上的用户并不关心这句话,他们跟产品和实际的服务更贴近,所以实际的体验和感受,远超过传统做法中的那句话。
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我常常会想,IMC(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虽然一直强调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但战略上说是从企业主动的角度出发的,或者说从B的角度,那下一代理论,是否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这没准真的是个新课题。
而这些东西,在大公司学不到。

媒体和公关是我的短板

SharkUI在我们几个兄弟的关门会上提示说我们的知识和能力都会有局限,的确,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懂。而我在自己稍微好点的领域里,也有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媒体和公关,我真的玩不转。
好在,我心态好,用友道老高的话说,胖胡斐不装,不懂就是不懂。我要学习很多。好在徐达和大头他们在帮我做,否则我还真困难。
好的是,30多岁了还能发现自己很不足的地方,并努力去弥补。机会难得,这也是之前得不到的东西。

团队信任最重要

这是废话。蘑菇街的几个兄弟,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每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大家都非常认真,就像上面说的,工作8-9年了还有人直接说你哪里真的很糟糕,挺不容易的。马上改,自己的经验值可是真的暴涨!信任兄弟,就会什么都不怕。

——
先说这么多吧。有想法我会随时记录下来。

有希望跟蘑菇街开展合作的,直接留言或者邮件我。但如果是卖家,我希望更有技术含量的玩法。

最后,我们用杨桃和关希哥之前做的小视频收尾吧。

说说转化率

今天我们科普一些概念吧,总发现有人弄错。这就是“转化率”。

电商都是有公式的

在淘宝干了这么多年,这是我在骨子里的想法。我在《玩法变了》书中就一直提到很多公式,电商领域,只要追求利润,那么都可以用一些公式去进行分解。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下面这个。(抱歉我是理工科背景,就喜欢推导公式,不过这样清晰一些)


所以,我在对电商和店铺诊断的时候,常常会列出店铺的各种来源和转化,然后去判断每一个步骤的转化和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这样就很容易找到病根。

转化率是追求的重点

上面那个复杂的推导,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流量引导还是在购买,都存在各种转化率。这让我们可以知道转化的步骤。比如,打广告引导流量,我们就要知道广告会展现多少次,然后广告点击率就是到店的转化,然后,这群人会不会购买也不一定,就会产生购买转化率……
所以这些都是一条链上的信息。有一环出问题都会不正常,比如点击率很高的时候,往往就是骗点击了(如性感小裤裤),那必然导致到达页面的转化率降低。
对于电商们在努力的东西,却常常走偏,比如他们会降低客单价,提高展现数量,这其实并不能保证利润。有人说,这叫打市场,我一直想说,不赚钱玩什么电商。
话说回来,我认为电商追求的重点,毫无疑问应该是“转化率”,在各个环节转化更高,才有真正的意义。

转化率必须分清谁转化到谁

经常有人问我,他们的转化率2%怎么样,我每次都问回去“谁到谁的转化?”所以,一定要分清楚,既然是“转化”,就一定有从A到B的变化,是B除以A。
而对应的B,一般是一种行为,比如购买,比如注册。
我们拿淘宝来说,淘宝本身的站内转化有很多种,最常看的就是下面几个。

这是典型的淘宝浏览路径,所有的转化都是在一个路径上去算的。这里面就有几个转化。

  • 每天到淘宝有几千万人,其中购买了几百万单,所以全站的购买转化率在5%-10%吧。
  • 同时呢,淘宝运营看的是从各自搜索和类目页、活动页面进入之后产生的购买,“购买UV / 进入类目和活动的UV”就是类目和活动的购买转化率。
  • 淘宝通常说的“类目转化率”还有一个算法,就是“购买UV / IPV_UV”,就是看过这个类目商品详情页的人里面,有多少个人最后购买了。比如女装类目,转化率就在6%左右。
  • 店铺看的就更不一样了。看的是100个人点到店铺或者店铺的商品,几个人买了。这个比例就千奇百怪了,不同类目不同水平的卖家,差距很大。别人家的转化率也是卖家们互相打听的重点。

所以,一定要分清楚,谁转化到谁,不是同样路径的转化率,对比没有意义。比如你拿广告点击转化率和店铺购买转化率比谁高,就没意义。

对转化率的分解,决定运营方向

转化率分解,我直接用我们蘑菇街这样的网站举例。因为年底给同事分解任务的时候,正好整理过下面这个图。

图中可以看到,蘑菇街的浏览-购买路径,存在“在蘑菇街逛”和“去淘宝买”两个部分。

  • “在蘑菇街逛”的部分,用户从各种渠道进入首页或者推广页,进入瀑布流的图墙,这是第一步转化,基本是100%都会进瀑布流。
  • 然后用户看到很多分享的商品,翻着翻着,看到自己喜欢的点进去,进入详情页面,这是第二步转化。
  • 进入详情页面,判断信息觉得确实不错,点击“购买”,跳入淘宝,这就是第三步转化。
  • 到淘宝之后,购买,这有第四步转化,到淘宝后的购买转化率。

所以,整站的购买转化率就很容易算,四个转化率相乘就行了。
把这些列得这么详细,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给大家分享我们在运营方向上的努力。

回到本质,蘑菇街这样的商业网站,为的是解决用户“买什么”的问题,最终是希望用户能够产生购买的,对吧?那么,整站转化率就很重要。如果现在每天100万人,整站转化率是4%,那就是4万单啊。

于是,我们把“整站转化率”的任务分解掉,去想办法提高所有环节的转化率。

  • 要提高进入蘑菇街的用户到图墙页的转化率,需要增加内容的引导,让用户很容易点到图墙里去。
  • 要提高图墙页转化率,就必须让图墙上的商品够新,够好,够招人喜欢,还要考虑各种让瀑布流动起来的机制、推荐的机制等等。这地方要是象论坛一样靠置顶和编辑推荐,肯定不靠谱啊。同时,要考虑给用户“意犹未尽”和“愿闻其详”的感觉,吸引用户点进去看详情。对吧?
  • 要提高详情页到淘宝的转化率,就一定要在这个页面之前就赢得“喜欢”,菇凉们基于喜欢,再产生购买的可能性就大很多,然后让菇凉觉得在这比较放松和有社群感(比如有讨论)。然后,一定要把我们最想让她干的事儿做成明显的按钮,那就是“购买”。还有别忘了,这可能是单一用户访问路径上在蘑菇街的最后页面,我们不能让用户关掉,所以在页面下面接着上图墙,就是留住用户的方法。
  • 提高到淘宝之后的下单率,就不是我们能直接控制的。所以蘑菇街必须在菇凉点“购买”按钮跳到淘宝之前,就让用户“已经想好了”,去淘宝只是去“交钱”的。虽然这个很难,但这个转化率提高至关重要。

看出蘑菇街这样的网站做的事儿了吧?就是想办法提高各种转化率。我们的运营团队每天做的事儿,就是用各种机制控制用户在图墙上看到的商品质量,让更多人点“喜欢”和看详情,然后促成在详情页“下定决心”。
结果呢?可以分享的数据是,蘑菇街目前点到淘宝去之后的购买转化率(就是最后一步那个)平均达到8%,个别类目更高,超过淘宝类目本身。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是“基于喜欢的购买”,点到淘宝商品详情页的时候,菇凉已经基本很想买了,去淘宝是“验证”自己的喜欢,而不是“挑选”。
结合引导到淘宝的转化率35%左右,综合下来,蘑菇街的整体转化率会在3%上下。

上面这一大段很像软文。那是因为我没别的案例来讲,就说自己了。更是因为研究自己比研究别人来的实际和有底气。

—————–

说实话,在淘宝工作,一直在站内研究各种转化,我们习惯了淘宝的逻辑,也熟知了各种公式。所以一般的数据瞒不住我。
而来蘑菇街,能够从“为淘宝引导成交”的“淘外”角度去看,用户浏览和成交不在一个地方,转化率的概念又不一样了,这就更有趣了。

我对转化率的看法,总结起来三点:

  1. 这个领域,千万不要吹牛,很容易算的。
  2. 虽然有公式,懂行的还真不多。
  3. 分解转化率,很容易找到努力的方向。
—————–

*特别叽歪:经常被问蘑菇街和淘宝的结合太紧密的问题,我的看法是面对现实,现实就是成交在淘宝,“全网营销,淘宝成交”不是很好么。再说,这不是叫“淘宝生态系统”么。

胖胡斐说淘宝促销之一:促销之“商” –《玩法变了》出版

注:文中提到的很多想法,都来自我的新书《玩法变了》,这是一本致力于帮助卖家认清形势,专注运营能力提升的课本,言语特点很胖胡斐,但主旨很正面。


有兴趣的卖家同学,可以看看:http://s.taobao.com/search?q=%CD%E6%B7%A8%B1%E4%C1%CB&keyword=&commend=all&ssid=s5-e&search_type=item

下面是结合那些观点的一些文字。

 

——————–

这是一个系列的文章,都以【shang】为音来阐述。
首篇命名【商】,是从淘宝的角度出发,阐述促销的想法,促销的道理和道路。

首先说好,这不会是一组给淘宝歌功颂德的文章,淘宝的好我不用说,我对淘宝的感情更不用再多去表达。在这里,我只是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对需要的人必要的帮助。

淘宝商城2011年的双十一继续辉煌。所有的数据中我最看重一个,商城和C2C市场的比重:达到了3:2,这才是历史性的。商城2008年上线的时候,马总说,他认为3年之后B2C和C2C的比例是6成和4成,当时所有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却万分憧憬。没想到现在真的达到了,虽然只有一天。

淘宝网C2C市场没有可能一直看商城大口吃肉,自己连口汤都喝不到,所以他们必须做出点事情来,让大家知道淘宝很强大,所以,去年有了“双十二”,这不,关于这个活动的宣传很快会占据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媒体。

同时,我们的卖家们再次开始疯狂。拿我们蘑菇街的团购来说,现在我平均每天接到5-6个电话,都是说为了冲100个销售量,可以上双十二促销,看我们能不能帮忙推一下。

我们先花几百个字解释一下双十一的来历。那是2009年年中的时候,我带的团队做了淘宝6周年的活动,从那开始有了秒杀的玩法,这是一种积聚购买力到某个点的方法,对人气和短期销售额提升明显。接下来淘宝市场部就把这个玩法发扬光大,利用各种媒体整合性的传播,达到了商城奇迹的效果。至于说为什么选11月11日,据说很简单,因为银泰百货的店庆就是11月中,而11-11比较好记噱头也足,所以其实淘宝想让大家看到“淘宝力量”。刚刚结束的已经是第三届了,尽管玩法都是一样,但每年的业绩都相当惊人。

除了各种“奇迹”之外,我们也看到了电商在这几年的成长,比如古星的运营总监小小黄微博上的说法:“#双十一#仅仅是两年前,几千张订单还要手工录入到“系统”里面,1.7万张订单发了10多天,旺旺超过40人就瘫痪……如今,几万张订单,系统表示毫无压力,库房表示毫无压力。”

所以说,双十一对电商来说,除了冲量和引流,还有两个作用,一,创造梦想,让所有人觉得自己可以,二,集中拉练,迅速提高能力。

那么回到淘宝自身的角度,这样节日式的促销,淘宝要的是什么?

淘宝要销售额呀,这么问不是废话么?冷静。让我们回想一下,淘宝已经多久没有公布销售额数字了?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淘宝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增长率一直疲软。和很多B2C网站相比,淘宝的增长率可以说不值一提。当然,淘宝的盘子还是很大,无论如何B2C都很难短期内在绝对数量上和淘宝抗衡。所以淘宝比较回避自己的增长率。

市场的角度看,淘宝每天已经几十亿交易额,还要像当年一样每年100%的增长已经不可能。但是各种独立电商风起云涌的时候,淘宝还不至于有危机感,但还是会有压力。

所以,淘宝最想要的东西,是通过各种手段去证明,淘宝很强大,我常常把这个叫“淘宝力量”。

这就好比一个航空母舰,没可能跟巡逻艇比机动性,而比的是排水量,比的是威慑力。

淘宝当然也要销售额,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绝对指标。而现在的日均成交,和去年或者和年初相比,没有特别的亮点。所以淘宝选择的方法,就是“不比日均,而比峰值”。峰值的话,商城33亿,整个50多亿,这种数据完全独孤求败。

淘宝还需要更多眼球。反应在指标上,就是关注度和访问UV。怎么有关注度呢,需要在各种媒体进行露出,让大家知道,而要打媒体,就必须要有个事件吧,所以要做促销,而且必须是有噱头的促销。怎么有UV呢?每天的UV还不够,那就要把之前和之后的UV,本来不打算上来的UV,集中起来,在某一个时间集中访问集中购买,小舢板也能捆绑出航空母舰,何况他本来就是航空母舰。

综上,我们会发现,淘宝,太需要一个个大事件来寻找刺激了。

好,我们接下来看看淘宝促销的趋势。

数年来淘宝的促销经历了拉注册、引导销售,到拉人气三个阶段,现在就在“拉人气”的阶段,这样的想法是从2009年开始的,目标是UV,所以能聚集来更多人访问,就是好的活动,同时,其实只要客流引导和关联销售做得好,带来的客流量必然会产生更大的交易额。这种做法在淘宝屡试不爽,所以也一定会持续下去。

接下来的时间,会有三个趋势吧:

  • 保持打折的做法,并通过积聚购买力的方式,集中爆发。
    这就是上面说过的道理,淘宝需要通过“积聚后爆发”的数字来刺激自己和刺激市场。所以必然采用限制性促销,也就是限时限量。
  • 打折本质不会变,但在引流、预热等环节创新,有更多事件出现。
    在我的书里,我明确的说明了,淘宝促销的本质永远也逃不掉“打折”,现在在淘宝就找不到不打折的活动。可是真的不打折就卖不了东西么?“打折”已经成了深入骨髓的东西,这我们在后面的文章说。
    而淘宝那么多有想法的营销策划,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必然会搞出一些“事件”出来,通过对事件的关注,告诉大家淘宝有个促销活动。所以,在这些“事件”的策划上,我们一定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创意。而且,这些创意,都会是以“争取转发量”、“老板觉得很好”和“漂亮的报告”为出发点的。我特别想说,淘宝现在太喜欢玩“事件营销了”。所以,除了对外的创意,淘宝对内的创意,哪怕是小活动,也会在内部做大量的宣传,大量玩创意的宣传。
  • 不会考虑卖家的利润率。
    没错,淘宝不可能考虑卖家的利润率。因为淘宝促销的目的是“搞大”,而不是“赚钱”。所以,能压价的时候肯定要压价,甚至是硬性规定的。门槛的线一划,方法卖家就要“自己想”了。要保证利润,就必须提前抬价,那带来的就是前期销量低迷和被诟病虚假价格;要争取名额,就不得不走账,不得不想办法刷交易。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说,淘宝的促销方式,简单的理解就是能搞多大搞多大,能搞多密搞多密,能搞多低搞多低。

坦率说,这不是好路。因为没有真正的创新。

这样的放下走下去,不好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我再说一遍,歌功颂德的文字不用我来写,我只说问题。)

  • 首先,数字变得极度好看。但注意,这些数字都是峰值,或者是集中爆发出来的数字。
  • 第二,难有大量提升网站整体销售额的效果。这个从一年来的活动效果已经说明问题。我说的效果,是促销活动期间能够提升整体的水平,随后效果会维持很久,让整个网站的销售额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 第三,玩法会更加单一。我说的是本质的玩法。这首先体现在方法上,现在几乎所有的淘宝促销方式都是“限制性促销”,也就是对“限时”、“限量”、“限价”、“限人”这些条件做一些组合,而其实促销有很多其他的玩法。
  • 第四,促销的努力方向单一了。最简单的公式是“销售额 = 购买人数 x 客单价”,如果要提高销售额,往往有三个努力方向:增加购买人数、提高客单价和同时提高两个。而很长时间以来,淘宝促销都在围绕“增加购买人数”这个方向上努力,并且把“购买人数 = 访问UV x 购买转化率”这个分解做得非常到位,可是,客单价被忽视,长期的折扣导致客单价降低,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升“单客购买笔数”,但整体没有变化。
  • 第五,越发不具备培养品牌的能力。我始终认为,品牌不是打折打出来的。一个长期打折的土壤,没可能长出一个高贵的品牌。所以淘宝,尤其是淘宝商城,如果要真正培养淘品牌,必须改变做法。好的是,现在我已经看到了商城的一些变化。
  • 最后,卖家跟淘宝玩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当很多卖家的说法都是“玩不起”,“伤不起”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做法了。

如果我还是淘宝员工,我会加上建议的部分,那叫提建设性意见,现在,我不用了。

先说到这吧,下一篇,我们就说说这是怎么个【伤】法。

 

 

 

——————–
另外,我不会再参与对这件事的讨论辩论和斗嘴,写这些文章纯粹是为了推广这本书。
我目前全部精力放在蘑菇街的营销和品牌建设。

言辞不谨,多有冒犯。

微博招人的玩法

刚去确认了活动场地的事儿,路上想起招聘新同事的故事,就分享一下微博招人的玩法吧。

  • 先说我自己招人的案例和效果

我第一次尝试微博招人是今年3月,那时候还在口碑网。发了这样一条:http://weibo.com/1619312943/5en1gmV8kU6

在这里面我故意增加了星座要求,纯为了引起争议产生转发。结果180条转发中,大量讨论的都是星座和“偏好”的部分。第一天之后我开始收到简历,总共收到16份简历,真的没有应届生,这很好了(我不想讨论为什么不要应届生的问题)。然后有4份我发出电话邀约,其中就有后来入职的老裴,在明基做了8年的产品经理,非常靠谱的大哥。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微博可以帮我找到同行,找到比我资深的同事。

有趣的是,老裴的简历里,对我要求的每一条都有说明,说自己是射手座,逐一对应。那份认真让我懂了,这种方式绝对可以找到需要的人。

后来我到了蘑菇街,我的部门只有我和兔子两个人,第三天我就发了第一条微博招聘:http://weibo.com/2078013463/xfKwSFRpu

当天转发就超过了200,转发话题是1. 胖胡斐去蘑菇街了。2. 招人的偏好真好玩。有趣的是,很多人转发的时候都会@自己的朋友 然后说,第几条在说你。

结果是,我一周之内收到20份简历,其中11打电话约见,3周之后这其中的6个人入职了。这个数据和比例,从我的经历来说,很难得了。她们这几个月的工作更告诉我,她们很棒。

有趣的是,在11个面试的人中,所有的人都写了挺长的求职信,有的说“虽然我不是火相星座,但是我xxxx”,有的说“你见面就知道我是不是文艺女青年”⋯⋯这些都告诉我,这些同学都非常认真地读了我们的招聘需求,并且去一一对应。相比在招聘网站上发来的简历,打过去都不知道自己投过简历的那种,有效多了。

后来我发现很多人开始用这种方式招人,效果如何我不知道。

上周三,我发了一个招运营策划的岗位:http://weibo.com/2078013463/xttOVpjAn

结果是,收到3份简历,通过一个,明天上班。这个女生就是朋友@她,然后关注,投的简历。要知道,在满世界找不到微博运营的现在,这真的太快了。而且,这个妹妹跟我们正在做蘑菇街微博的姐姐一聊,一见如故,很可能我们又找到一个宝。

以上的岗位都已经满了,不要再投简历了,谢谢。

  • 接下来说说微博招人的玩法吧

我们说说微博招人的不同点,然后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传播渠道不同,理解方式不同,玩法也需要不同。

如果在微博上招聘,直接复制在招聘网站的岗位描述的话,我断言效果不会好。为什么?我们看看微博的用户和到招聘网站的用户,行为上有什么不同。微博上人们是在“逛”,想的是有什么好玩的么,没有很明确的目的。而招聘网站上的不同,那里的用户就是想找工作的,所以时时刻刻想的是,有没有适合我的岗位。

看,这就是预期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微博上发招聘,不应该让读者去想“自己合不合适”,而是让他们去想“谁合适”。这也就是一个好的微博招聘不是直接打到应聘者,而是应聘者的朋友看到,去@最终的应聘者。从这个角度说,传播效率是翻倍的。

问题就来了,如何去引发他们想“谁合适”呢?我们需要更多地“描述”自己需要的人。换句话说,我们平常怎么跟朋友描述自己的朋友,我们会说她喜欢做什么、有什么性格特征等等,而不会说她毕业的学校、参加过的工作之类。所以,我会说,需要一个“极度热情”、“追求完美”、“靠谱”的“吃货”。当人们看到这些词汇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形象,每个人想到的人都不一样,当他们发现这说的好像就是某个人的时候,他自然就会转给那个人看。根本不需要我求他转发。

再换一个角度说,微博招人和猎头也不一样。猎头价值在人才库和关系网,实质是个别大号在自己的网络里找“谁合适”。而微博招聘不同,这是散出去,让无数小号在自己网络里找“谁合适”。那么如果小号群体找得对,效果一定好。同时,相比猎头,转发并@好友的人,要更了解自己的关系网。所以好的微博招聘是把人人都当成猎头了。

总结的说,就是让他们“想”,而不是让他们“转”。描述得好,人家想得到,他自然会转。所以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参与,都会帮我做招聘做推荐,而不是帮我转发信息。

第二,微博上是人在招聘,而不是公司。要有人味儿。

一定有人会说,这是胖胡斐发的招聘,所以会有人来,这是蘑菇街的信息,所以会有人来。可能真会有,但是我们没到那个程度。我想说的是,微博上招聘,切忌说的太公司化,尤其是微博上来的人,更多时候人家是冲着人,冲着团队来的,所以我们如果太官方,会失去亲和力。

同时,既然是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性格特点,何不加进去呢。比如我,我一定不会考虑太闷或者喜欢拐弯的人,我受不了。别跟我说招聘应该一视同仁,这事儿没可能百分之百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干吗不说清楚呢。

说清楚的关键,是说清楚什么人不要。一方面给自己省事儿,一方面也别给别人添乱。比如我没有太多精力培养应届生,那我就明说,我也一点不觉得这是歧视,耽误人家孩子才是谋财害命。招做微博运营的人,我必须要看她的微博,成天只会发“转发微博”连自己思想都不表达的人,我没可能要,所以我就写出来,这样比含糊的只写“有x年微博使用经验”命中率高得多。而且,这样还能让人觉得我们是有思想的人,不挺好么。

所以,一定要有人味儿。把个性展示出来效果好很多。

第三,适当的转发元素可以用。

如果我们需要更多人看到,就不能是冰冷的文字,配上一些有争议的转发元素,让别人为此讨论或者争论起来,也会有助于传播。比如星座,说实话我是真的会看星座的,因为团队的搭配需要不同性格的人,一群都很文静的女生组成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咋呼的火相性格来搭配,否则就闷死了。但是星座本身又容易被人歪解和争论,所以就更好用了。我的微博被转发时候经常被说“水相的飘过”,“土相的被无视了”。但同时收到的简历会有人写“虽然我不是孔雀性格,但是我xxxxx”,能这么写,就真的很认真了,这样的我也往往会给机会聊聊。

可以被转发的元素很多,多看看蘑菇街的微博,就知道什么东西受欢迎了。

最后,我认为微博招聘,是一种营销的方式。

营销讲究“找对人,说对话,走对路”。这也是一样,在合适的渠道发招聘,用合适的方法让人想起来,用有价值的元素让信息转起来。所以,如果微博招聘做得好,也是宣传自己企业的渠道,招聘信息可以传递的东西很多,包括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人,他们做的事情开不开心,他们做事有没有用心做⋯⋯

这里“找对人”至关重要,找财务,就不能用蘑菇街的大号发,你收到的一定是一堆不合要求的满怀热情的简历,所以我们就必须找到财物的圈子或者财务的朋友的圈子。比如找运营的人,我发效率就高很多。

以上的做法和想法,不是后来总结的,是之前就想过,后来慢慢实践和调整出来的,算是经验吧。

好了,写到这吧。祝大家顺利,我们下次再换个玩法招人。

案例分享:蘑菇街十一的走心互动营销

我的域名终于回来了,本人已经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儿了。

反正终于通过正常的渠道,重新备案成功,大家可以正常访问。

重新开通第一天,分享一个半个月前我们做的案例吧。

综述:

十一假期前一天,蘑菇街上线一个微电影-异地恋篇,开始《嘿!十一》活动,假期里每个用户发微博只要“@蘑菇街”,就可以得到一个蘑菇体的个人专辑作为长假记录。
期间上线第二个微电影-闺蜜指路篇,同时活动三个话题,恋-异地、乐-同学、宅-自在共收到超过3万个网友的自发@,其中多于5张图片的专辑数量超过3000个。
到10月7日,2个微电影共被播放超过150万次。10月7日蘑菇街上线了总结专题《我们的真实长假》,收到超过2400个网友的好评和转发。

特别需要说的是,这次营销活动,在长假各大网站UV普遍降低的情况下,蘑菇街网站和微博互动程度都有明显提升(抱歉数字不能给)。同时,蘑菇街微博的粉丝数增长也超过平日发普通内容的增长数近40%。

这样的数据,对现在蘑菇街这个规模的网站来说,很少有了。
从营销方式上说,这是微博和网站互动的首次有效结合,双网双待!
之后,蘑菇街微博和网站互动效果明显提升,蘑菇街微博告别追求转发,进入深入互动的阶段。

创意的来源

起源是这样的:
蘑菇街在七夕的当天曾经上线一个《爱。过》专题,当时的初衷是“如果你现在还逛蘑菇街,那你一定是单身。”结果引来半天时间7000多个女生的幽怨留言。那次事情告诉我们,可以做一些感性的东西。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发现网站持续新高,一到传统家庭团圆和客户会觉得无聊的时候,流量就增大。所以我们思考,是否用户把蘑菇街当成一个“休闲网站”,没事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就来逛逛,随便看看,随便买点。所以,我们认为,假期要好好利用。
蘑菇街的品牌定位中,会把“和客户做好朋友”作为行为重点。所以,当客户无聊的时候,好朋友应该怎么做,应该陪着她,逗她笑,陪她哭,所以我们要做点什么。

同时,蘑菇街“专辑”产品上线,这是一个可以用蘑菇体网页完成“收集”的功能。新功能需要推广。我说过,新产品上线,最恶心的就是出一个banner,说“xxx上线啦”,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这东西可以做什么,比他以前用的产品好在哪里。

所以,十一是个好机会。

于是策划团队的美女们动起来了。她们在想,我们的客户十一会去做什么?要么宅,要么跟同学去玩,要么异地恋的见面。这是这个年轻女生群体的共同特征,所以三个主题很快就可以定下来了。
用户怎么参与呢?我们不能指望用户都带着电脑,更不能要求用户一定要用我们的客户端(说实话还没那么完美),但用户一定会用微博,用微博分享他们的长假见闻。所以我们决定不挑战用户的习惯,用户只需要多做一点点,而剩下的我们来做。同时,在微博上,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超百万粉丝的力量。

执行

分工就很容易了,实现产品功能,规划和设计页面,准备微博预热和推广素材,做底料(枪稿)。

9月27日下午,我们发现,这副药好像缺一个“药引子”,所以大胆地想,能不能用微电影的方式,争取共鸣,把用户@的信息“引出来”。可是时间只有2天半。从写脚本,到找广告公司,定分镜头,定演员,拍摄,剪辑,2天完成,而且是两部片。
脚本自己写的,就是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故事。异地恋很多同事都有经历,沟通障碍很明显,所以我们说“爱,何苦有两份台词。”这里要谢谢@唐荤琪 妹子的想法。
另一个版本是突然想起来的,我给我媳妇指路就这么指。还要感谢@叁壹伍伍伍叁零 提供了闺蜜的故事。

杭州以太广告,以前我在淘宝的时候就有合作,紧急的任务常常能完成的很好。就选他家。
演员,一个是我们部门的同事,一个是广告公司的小妹,配音也是自己人。

28日确定细节,改脚本,做分镜,看场地。29日白天拍到晚上,连夜剪辑,30日凌晨出片,早上上线第一支。为什么是30号,因为30号大量异地恋开始上车上飞机,要赶在这件事之前,把气氛调动起来。

同期,我们所有的产品和页面都准备就绪,微电影上线页面同时上线。11个小时后,异地恋篇已经被播放超过20万次,数个微博大号转发了这个内容,“精彩电影”微博主动发的一条,成了他们两周以来转发量最高的一条。很多用户会在转发时候说,“很感动”,“说到心里去了”,“看第二遍就会哭”。

从10月1日开始,每天保持3个人值班。在微博上回复几乎每一条用户的@。我们告诉自己,要用心去跟客户沟通,很多会员看到一个百万粉丝的大号,会主动回复自己的微博,而且还不是系统回复,会觉得非常兴奋。比如一个女生拍一张素颜上来,我们说,眼睛不大不好看,过一会就看到她画好眼睛重新发一张说这回好看了吧,这样的事情很有趣。

10月2日早上,第二支片《闺蜜指路篇》上线,效果很快超过前一支。我们说,这是10月1日真实拍摄的短片,共鸣感极强。之后很快就有超过1000个闺蜜、同学的凹造型照片被发上来。

之后的几天,蘑菇街利用微博鼓励会员不断参加活动。比如起床的时候问大家是不是还在赖床,就有不少女生拍下自己的素颜睡衣照上来。中午又问吃了什么。甚至在大家普遍觉得无聊的4日-5日,组织大家拍花花草草,每一个小话题都会有上千会员参与。

期间一个男生潜台词版的《异地恋篇》在优酷出现,还有一个“穿帮镜头”被传播开来。这两支微电影也一度进入优酷广告类短片排名前3。

空的时候,我们回去看会员已经发的内容,碰到很好的专辑组合,发出去,告诉大家,持续发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东西,很多会员就会觉得很羡慕,然后持续发下去。

6日早上,乔布斯逝世的消息,在微博上,蘑菇街是第二个发布的,比新浪科技微博近晚了不到5分钟。发布的时候带上一句“牙牙想哭。。。”于是就有很多会员开始发微博安慰牙牙,我们发现用户开始主动跟我们产生互动。接着,很多用户开始自发拍摄自己的苹果产品照片,@蘑菇街。这种自发组织的活动让我们意识到会员力量的强大。

6日下午,蘑菇街微博开始组织会员发自己的长假总结,我们看到了不少会员的长假总结十分有趣。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大家都做总结,那我们何不也做一个呢,要做的比他们的认知高一点点。说干就干,这样,一个七个页面组成的小总结,在7日下午上线了。

有会员回复说,蘑菇街整个长假,到底要有多少惊喜啊。

加班的长假很值

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十一没有回家,我纠结了很久要不要这样做。可是我知道,既然想做,而且直觉告诉我这是对的,那为什么不做呢。
团队的美女们相当理解,安排加班的时候,都非常认真。

我想,这样的加班很值得。虽然我还是觉得对不起美女们,对不起家人。

得失

刚上班的时候,我们做了一轮传播《蘑菇街长假连续走心,心媒体优势凸显》,为这个活动画上句号。

通过这次尝试,蘑菇街得到的是:

1. 确认了走心是条好路
2. 开拓了微博和网站互动的新营销方式
3. 在微博渠道和会员的情感距离被大大拉近

没有做好的地方是:

1. 活动对会员的解释不到位,习惯养成没做好
2. 和会员的互动远远不够
3. 整个结束之后给会员的反馈没有做好,二次传播不够
4. 除了新浪微博,没有拓展其他的渠道
5. 影片和活动的关联度不够

被问到的一些疑问:

1. 短片和蘑菇街啥关系:我们长期要传播的是“蘑菇街更懂女生”,所以这只是开始。
2. 会不会很仓促:我不觉得,想到就做最重要,做出来比想出来更重要。

关于活动我需要说:

1. 做一些让用户喜欢自己的事,比做促销有意义得多。
2. 活动的执行非常重要,不断地改变,不断地修正,不断的关注细节和关心用户的反应很重要。
3. 做出比用户想的多一点的东西,才会让用户觉得你比他强。
4. 要用心做。
5. 要在用户情绪最容易激发的时候,给她看激发情绪的内容。
6. 好的创意和好的执行力缺一不可,但执行力更重要!

向学生学习

发现10月8日来了之后,竞争对手的微博也上了一个一样的活动,不过只在微博上。参加人数寥寥。
我为他们的执行能力鼓掌。
我欣赏这样的学生,但是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够做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或者在复制的时候有一些小创新。
欢迎参考抄袭甚至照搬,因为我们下次一定又玩不一样的了。

—————–
活动页面地址:http://www.mogujie.com/webapp/shiyi

活动总结页面:http://www.mogujie.com/webapp/shiyi_summary

—————–
抱歉很多细节和数据我现在不能分享出来,写个大概吧。

借此感谢我们团队和蘑菇街各位同学的协助。菇凉们你们真的很棒,码农你们很靠谱!

拿淘宝说对内品牌管理

以后我要从事品牌方面的一些工作,所以这几天在整理自己的一些有关品牌的知识和思路。

偶然想起,何不就用我最熟悉的一个品牌,淘宝,从品牌管理的角度,来谈一点呢。

我算是伴随淘宝的品牌成长起来的人,看着它一点点发展。从弱小,到强大,到逐渐混乱,再到现在的几乎失去管理。说实话我心情挺复杂。

品牌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要规范和控制整个品牌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形象,使其和企业发展和经营目标相贴合。很多人都会认为品牌管理就是做logo之类,层次高一点说VI,再高一点的会提到CI,等等,其实这些都只是“标准”的部分,有了标准,更重要的工作其实是“应用”、“传播”和“品牌营销”。这就会包括如何监督应用,控制传播渠道,如何做品牌联合和背书如何做植入等等方面,甚至面对不同的受众和伙伴,品牌需要扮演什么角色,都很有讲究。
如果把品牌管理说透,可能需要一整本书,而且书店说这个的书足足有2书架。很多人都会买来。

遗憾的是,大量的企业都花功夫在“对外”形象上,“对内”却往往不到位,换句话说,企业内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品牌规范。我们今天,就拿淘宝举例,仅从淘宝网页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来说说内部品牌管理和内部品牌传播的重要性吧。再缩小一点范围,就说“统一形象”这一个点,也就是说,一个品牌,同一时间表现出来的形象,至少在VI(视觉识别)部分要一致和标准一致吧。

这是今年早些时间,淘宝几个页面的浏览器标题栏文案,注意看他们的不同:

我的问题来了,“淘宝网”后面跟的那句话,应该是slogan(口号)吧?那么,淘宝网的slogan到底是什么

我想,没有人比我更有对这slogan的发言权。2008年淘宝5周年庆上,我站上台代表公司发布了淘宝新的slogan“淘!我喜欢”。这条slogan沿用至今。换句话说,只有淘宝首页那个用对了。
那么,另外几个是什么东西呢?

淘我喜欢!:淘宝网2005-2008年使用的过期slogan。这属于错用。
淘我欢喜: 完全的错用和滥用。
我们在淘宝网上还会看到诸如“淘你喜欢!(2003-2005年的slogan)”、“讨我喜欢”这样的错用。

看出问题了么?那么是谁的问题呢?
一定会有人说,这是前端工程师的问题,因为淘宝首页是前端维护的,有人说注册页面是程序员写在代码里的,更会有人说该市场部来管。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企业品牌部门应该做的事儿。在企业内部都不能做到品牌形象统一,没有做到员工都对品牌有清晰明确的认知,更没有建立起员工对品牌的感情。“一屋不扫”啊这是。

相对于淘宝每天数亿的交易额,相对它一统江湖千秋万代的梦想来说,这问题太小了。
不过浏览器标题栏,应该是我们接触客户最前沿的接触点了吧。看看2年前一个客户的疑问吧,在百度知道的一个问题

客户心中的品牌形象的混乱,可以影响很大。反正我看到这个,觉得很丢脸。

这是第一层问题,而且是只从浏览器标题栏就能体现出的问题。

就浏览器标题栏,淘宝的问题就很让人无奈。不信,从“我的淘宝”左侧从上点到下,你会发现至少8个版本的标题内容。我特别想问,这事儿有人管么。

既然找茬,我就接着找。说说那个可恶的logo。

还记得我之前的那篇文章“怒!淘宝网的logo又变形了”么,那是我2010年3月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我看到过“有关部门”就我的帖做了专门的研究,算的比例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并且用数字证明了我一眼看出的“差了1个像素”的问题确实存在。后来他们修正了过来。

遗憾的是,现在这个版本的淘宝网首页,使用的却是之前那个比例错误的logo。看图,有没有发现首页的logo被拉高了?我们还是用他们的算法算一下吧:

说实话这个算法本身不是很靠谱,但是足以说明,淘宝网的logo在不同页面上,长宽比例有较大的变形,变形程度超过6%!这还不算标准色和字形也有变化。
我不是一个专业做设计的,但是我真的可以一眼看出变形。
而我相信,这种眼力,直觉,没有对品牌足够的关注和热爱,做不到。
引用我那篇博客的说法,“有关部门”“严重失职”,而且“不专业”到让胖胡斐鄙视的程度。

我一定会被人说小题大作、吹毛求疵。可能吧。不过懂品牌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品牌无小事。”

况且,这还是一家自称要做102年的企业。哦,对,说的是“企业”,没说“102年的品牌”。这么看,我还真有点事儿妈了。呵呵。

好吧我们说说这件事儿吧。淘宝网品牌出现混乱,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出来,我举的例子是一个所有人都能看见的地方。还有诸如有无数个“淘宝xx”,没有规划和统一管理,导致形象差异巨大。甚至这些文字组合没有考虑文字“视觉面积”,而只是保持高度一致的错误设计(比如“淘宝旅行”,后两个字看着就比淘宝二字大一点,因为视觉面积大)。还有我曾经在微博上发过的一张照片,淘宝内部刊物《江湖》封底赫然印着“淘!你喜欢”。这犯了“错用slogan”和“slogan未和logo组合使用”两个基本错误。当时负责的同学找到我,说她真的不知道淘宝的slogan,更不知道有这些规定。
当时我就觉得,我们的品牌部门需要做些事了。因为有员工不知道有标准,还不知道找谁要标准,更不知道自己可以随意拼。
在2010年初,淘宝UED部门找过我,那时我已经在口碑网了。他们说打算从UED的角度去规范淘宝的品牌形象,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做品牌规范。会议上还制订了很多行动计划,要我帮着做这做那。后来,这个计划因为一次“拥抱变化”不了了之了。

其实我没所谓也不关心到底该哪个部门来管,但是必须要有人对淘宝网品牌负责,而且应该有作为。对吧?

好吧这篇文章越来越像是我在撒气。别跟我说“你早干吗去了”,“干吗不找管事儿的人去提”。我提过,通过正式的渠道、私下的渠道、我的博客和微博,都提过,可是碰到的是和ZF“有关部门”一样的嘴脸和做派。所以我无奈不说了。

提到品牌,所有的人都会说到那个最牛的品牌“Apple”,那我们就来说说,人家是怎么尊重品牌的。一位参加某国内活动的苹果公司雇员,发现“iPad”被写成了“Ipad”,而拒绝参加活动,并要求马上改过来。记住,iPad、iPhone都是第二个字母大写,什么IPhone/ipad/IPAD都是对人家的侮辱。而我们在各种媒体、banner上看过多少把人家名称写错的情况,还习以为常呢?
反过来说,我们每天看到创业大厦楼顶的发光“淘宝网”三个字,有人发现他字间距太大么?有人提过么?我提过。其实关键不是大家不提,而是大家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
所以啊,人家牛逼都牛逼到骨子里了。淘宝认为自己是大品牌,事实上却离大品牌距离很远。

我想说的是,品牌部门没有做内部的传播,缺少让所有员工认识自己品牌的工作,缺少让员工热爱自己品牌的工作。而这,正是品牌建设最重要,也最容易忽视的一环。因为,你的员工都不爱护自己的品牌,凭什么让客户尊重你的品牌,更不要提爱了?

可是淘宝即使这样,不是也已经很强大了么?我可以这样说,几年前淘宝的品牌还比较干净。同时,我们要注意,淘宝网,包括淘宝商城,现在只能做,或者说只配做一些打折和低价的活动。动不动就2-5折的活动,你会不会想起一个叫“华伦天奴”的烂牌?以前我们说淘宝价是市场价的2-5折,现在淘宝做活动,是淘宝价再2-5折。说实话,不带这么玩的!
因为一个弱的品牌,没有溢价的能力,就没资格做不打折的活动。淘宝xx都可以说自己的品牌“定位”很高,可是长在烂泥上的花儿,又能有多高,再者,品牌是“做”出来的,不是“定位”出来的,定位,也不是市场部给出的定位说了算,而是客户心中的定位说了算。这些知识我不在这解释了,想了解的自己去买书。
同样,淘宝诸如“淘品牌”之类的帮助小牌成长的项目,也面临这样的土壤是否足以支撑品牌长期发展,以及人家会不会跟着淘宝学坏了的问题。

扯远了。这样吧,就回到刚才提的那几个“小问题”。我们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吧。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一个问题好几年了,所有人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三种可能吧:

  • 不懂。
    就是大家都不懂什么叫品牌,不懂品牌标准是什么。程序员不懂,做设计的不懂,做前端的不懂,做测试的不懂……可是,淘宝没有懂的人么?那些做市场做品牌的不都是高P么?
  • 不管。
    管事儿的人不管,或者不知道谁管,或者都不认为该自己管。没人管才会这样。可能不重要吧,或者,淘宝不需要建设品牌,或者,我甚至在想,淘宝到底有品牌么?
  • 不说。
    我想这才是最可怕的。看习惯了而不说,看到了却不想说,看到了但不知道跟谁说,或者,知道说了也没用,所以不说了。

那我的建议是什么呢?

  1.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品牌部门,管理淘宝网、淘宝商城等等的品牌,重新建立规范。但这个规范不是硬盘里的一个文件,而是大家都认知和能辨识的“规矩”。
  2. 给现有员工做大量品牌的培训,包括培养品牌认知和品牌感情。
  3. 在百年淘宝等课程中加入淘宝品牌的课程,从娃娃抓起。
  4. 建立品牌使用和监督的制度,鼓励员工监督。鼓励员工的品牌保护行为,鼓励员工进行适当的品牌创意延伸。
  5. 发掘真正对品牌有感情,和会认真对待品牌的员工,让他们从事品牌管理和营销的工作。品牌部门需要把品牌放在心里而不是挂在嘴上的人。

我曾经想过,如果让我去负责淘宝的品牌管理,我会很有兴趣。后来想想,那不是用专业度和智商,以及我这张烂嘴可以做的事儿,还是能力更全面的人去吧。

我在去年12月24日写了一封邮件,打算发给公司的飞鸽传书(高管直达邮件),开头写的是“对不起各位老大,斐斐又要多事了。”里面讲述了我发现的品牌问题和我的建议,后来写完的邮件没有发,心情很复杂。但它一直存在我的草稿箱里。这半年多,我时常会翻出来看看,这是和我会鼓励自己说,“看,胖子,你还是很爱这家公司的”。
今天这篇博客,算是我给淘宝的公开信吧。

别跟我说这是马后炮,我对淘宝有感情,希望淘宝好,我才会提,而且是不管有没有人看,不管有没有人管,不管有没有人骂,我都会提。这叫“敦促”。
更别跟我说装X,你装一个我看看。

最后,我是一个做策划可以很high,玩营销可以很fun,但做品牌必须很严肃的人。想要一起做品牌,一起学习,和一个品牌共同成长,还能跟我成为队友的,发邮件给我 。 招聘需求看我的微博@赝晓乙

《一弯一视界》上线

域名终于好了,真搞不懂工信部的政策。哎。

今年6月7日-6月22日,我和我爹自驾跑了川滇2个省11个城市,3700公里,收获颇多。

工作了好多年,一直没有好好休息,好好出去旅行。总在各种论坛上看到别人去西部拍的照片,心里早已痒痒的。这次的机会很不容易,5月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到了非放下不可的时候,干脆,休假。算算,自己的婚假一直都没来得及休,已经过期快半年了,好在之前跟老板商量好了欠着。

这篇游记取名《一弯一视界》。
文章很长,照片超多。
我专门放在另一个图片站:http://photo.panghufei.com 今后照片都会放在那,欢迎订阅。

看全文>>


————

更多照片在:http://www.bababian.com/set/3/65FCFA78727CA3FD66BE7F85ADB47A2FDS

———–